-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稿的选择
新闻稿的选择 意义与程序 社会评价 新闻评价 充分利用稿件 第一讲课回顾 报纸工作流程 新闻稿的选择 新闻稿选择的意义 是报纸对新闻稿的第一次评价 强迫性选择与需要性选择 报纸是一个封闭系统 强迫性选择是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观条件制约而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间的平衡。 需要性选择及意义 需要性选择:报纸编辑根据新闻传播的需要而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报纸的角度 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把关:把关人理论简介 卢因和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创造特色 保证质量:精品战略的关键步骤 读者的角度 施拉姆:报偿的程度/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 两种选择的辨正关系 施拉姆(W.Schramm):从发送者到最终的接收者之间,被淘汰的内容可能是数量巨大的。因此“守门”首先是一种对于可进入下一传播渠道信息的选择权。 卢因的“守门人”理论 1943 “渠道理论”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影响这种流动。 D.M.怀特的守门人理论 1950年引入新闻传播,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中,指出美国一家非都市报纸的电讯编辑,舍弃了许多新闻的决定是最值得注意的守门行为。 11910条电讯稿中选用了1297条 (1)只有10%的要闻被选用; (2)电讯稿在内容上比例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全国性政治新闻和人情味、趣味性新闻占2/3; (3)收进电讯稿比率和实际采用比率大致接近。 90%的稿件被淘汰原因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1959年麦克内利发表《新闻的国际流动中的中间传播者》,提出: 最重要的守门人行为可能在新闻抵达报纸的电讯编辑之前就已彻底完成; 守门行为不止选择和拒绝,因为中间人经常改变那些在运转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守门行为并不随着新闻媒介而结束,因为最初的接收人经常为其他人充当守门人。 信源与信宿、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绝非怀特所谓的孤零零“门区”。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新闻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 一部分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 另一部分是那些就守门行为的意义来说,更为实事求是的工作,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 J.盖尔顿与M.H.鲁奇的选择性守门模式(1965) 以下因素影响是否会进入下一阶段: 1.时间跨度(timespan)。事件的发生符合媒介的时间表,受到注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2.强度或阈限价值(intensity or threshold value)。重要引起注意。 3.明晰性/不模棱两可(clarity)。 4.文化相近性(culture proximity)。 5.一致性(consonance)。事件符合既定期望和预想。 6.出乎意料(unexpectedness)。 7.连续性(continuity)。 8.构成/组合性(composition)。出于媒介内容的整体构成或根据平衡性的需要,作为对照性事件而被选中。 9.社会文化价值观念(socicultural value)。社会或守门人 新闻筛选的三个基本前提 附加性前提,事件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 补偿性前提,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 排除性前提,如果一个事件所有的新闻要素都偏低,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报道之外。 选择性守门模式着重分析新闻内容或社会事件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因素就有可能被守门人选中并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得以与受众见面。 这一模式仅仅适用于国际新闻。 选稿程序 总体选择:不断筛选的动态过程。 稿件流入的动态性 择优选稿的动态性 个体选择:“把关人”的层层筛选 初选6条件 真实、准确、具有新闻价值、适用(报纸需要)、简练、生动 根据稿件本身判断 经过调查核实判断 社会评价的标准 定义:对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利弊的评价。 标准: 当前的政治评价首先考虑 以阶级利益和需要为标准 负面新闻 社会效果考察 从性质来分 正面效果:积极影响 负面:消极影响 (举例) 中性:以上两种效果不明显 从主次来分 主导效果 次要效果(举例:盗之道,劫路英雄) 从表现来分 显性效果 隐性效果 兼顾二者 选稿标准 选稿标准 符合编辑方针与本报的报道要求 具有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总和。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写法基本合格 符合本报、本版(专栏)风格 无国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矿山年冒顶片帮事故桌面演练方案.docx VIP
- 35kV架空线路铁塔通用设计-铁塔设计方案及图集 .pdf VIP
- 退役军人事务员练习试题.doc
- BS EN 1991-1-1:2002(英国标准,结构荷载1-1:密度、自重、建筑附加荷载).pdf VIP
- 教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汇报.pptx VIP
- 湖南省娄底市部分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教学.pptx
- YDT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docx VIP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非煤矿山冒顶片帮应急演练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