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销研究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第17卷第1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Ⅵ17No1
2004年2月 Journal Feb2004
ofNenji“gUniversityofScienceendTechnology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武汉430079)
摘要:对于东晋的一代名相——珊安,过去$只限于对他作历史事实的考评,这是不够的。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谢安的魅力在于他建立了一种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式。这种人格范式
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政治理想.二是“和靖”、“和任”为特点
的名士人格风采。谢安的“风流”人格范式实是一种玄学儒道合一的人生设计。
关键词:风流:人格;谢安
中圉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东晋的名相谢安,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人格典范,就连狂傲如李白者,对其人格亦充满了景
仰,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其二写道:“--)lHg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
胡沙。”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出于东晋南朝赫赫有名的王、谢家族中的谢家。谢安的父亲谢裒,曾任
太常卿、吏部尚书i兄谢奕,曾任太尉掾、剡令,累迁豫州刺史.从父谢鲲,曾任豫章太守,为中朝著名
的放达名士;从兄谢尚仕至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安的弟弟谢万、谢石、从子谢玄、均在东晋历任要职。
可见其家门之显赫。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故,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及总角.
神识沈敏,风宇条畅,普行书。弱冠拜访王漾,清言良久,去后王漾对自己的儿子说:“此客盛宴,为来遥
人。”王导亦很器重他。因此他少享重名。
谢安中虽然很早就有重名,但他却和一般士族玄学名士不一样,没有那么急躁地进入仕途,而是隐居山
林,对仕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晋书·谢安传》说他“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痪辞。”他隐居
会稽东山,和当时名流王羲之、许询、孙绰、支遁“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
庾冰因为谢安名声大,多次敦促谢安到他手下任职,谢安没有办法只好去赴召,一个月便回来了。又征拜
他为尚书郎,琅邪王友,他也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他为吏部郎,谢安回信拒绝了。谢安的这些举动,
弄得朝廷的官吏们很不高兴。因此,“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但谢安并不在意,栖迟东土,
游山玩水,放情丘壑,并必以妓女相从,恣情声色之乐。谢安在四十岁的时候,迫于当时朝廷政治力量的
平衡及其弟谢万被废为庶人后谢氏家族“门户中衰”的压力,终于在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当政的时候千呼万
唤始出来。谢安先任桓温的司马,不久,因其弟谢万之死“投笺求归”。改任吴兴太守“1”’““’。顷之,拜
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在东晋王导、庾亮、桓温等王、庾、桓三大家族的代表轮番执掌相权之后,
谢安成为了东晋的另一位、被认为也是魏晋清谈家所理想的贤相(今人缪钺语),并统帅东晋军队打赢历史
上的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保卫战——淝水之战。人称“风流宰相”。
称谢安为“风流宰相”,这一说法始于南齐的王俭。《南齐书·王俭传》载:吖俭)作解散髻,斜插帻
簪,朝野慕之,相与仿效。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盖自比也。”王俭此处虽未明确界定
“风流”概念的涵义,但从王俭容止“作解散髻,斜插帻簪”诸语,可知王氏所赏者并非通常朝士云冠方
收稿日期:2003—03—10
作者简介:高华平(1962一),男.湖北监利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巾、规行矩步之常态,而乃追求潇洒自如、不拘形迹之精神风貌。
从中国哲学范畴的发展演变来看,“风流”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始于何时虽尚难考定,但以“风”指人之
作风、风度,则早已见于先秦。《孟子·万章下》云:“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即其义也。
至汉代,《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云:“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风流犹存耳。”则已以“风
流”连缀为一词,然其涵义犹为“风”与“流”之组合,意指某事或人的流风余韵与影响。至魏晋时期。
随着玄学本体论的发展和玄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