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的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探讨
* * * * 二、建構深層結構理論的兩個核心問題(3/3) 因此,儘管學者有意識地以「揭露人類心理的深層結構」為目標,並依循相應於此目標的方法論進行理論建構,仍無法確保理論建構的結果確實具有跨文化的普同性,必須另行建構其他具體的判斷方式或標準才得以確認。 三、再談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 整合Habermas(1971)在《知識與人類旨趣》一書中所區分的三種知識建構認知旨趣(cognitive interests)的過程,來呈現所謂好的本土心理學理論的想法。 (1)控制與預測的 (2)溝通與瞭解的 (3)批判與解放的。 就心理學學科兼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特色而論,完備的本土心理學理論應該要能同時兼具這三種科學知識旨趣思維典範。 四、結語(1/2) 一個良好的本土心理學理論內涵最終是要在整合下述三階段的過程中不斷地循環演進: (1)經由批判反省過程下建立出新的或修正的理論觀點(2)經由詮釋溝通歷程下讓理論觀點獲得認可與接納;(3)經由經驗分析檢證下使理論觀點取得正當地位。 一旦當第(2)、(3)階段的訴求目標無法達成或即便達成但卻欲尋求更大群體對象的認可時,都會很自然地又轉回到第一階段的歷程下再給予批判及反省,然後又提出更完整精緻的理論內涵,以尋求無盡知識發展下的暫時性合模。 四、結語(2/2) 理論的創造或建構過程,往往不是要創造出以往並不存在的全新事物,而是透過「揭露、選擇、重構、連結及整合現存的事實、觀點」(Koestler, 1964),在所處社會文化環境不斷演變的脈絡下對其賦予新的意義。 參考資料 Kim, U., Yang, K., Hwang, K. (2006).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people in context. New York, NY: Springer. Yang, K. (2012). Indigenous Psychology, Westernized Psychology, and Indigenized Psychology: A Non-Western Psychologist’s View. Chang Gu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1), 1-32. 楊國樞.(2005) 。本土心理學的意義與發展。華人本土心理學(上冊) (pp. 1-50) 。台北:遠流出版。 黃光國(2004)。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5(3)。 葉光輝(2011) 。談如何建構一個好的本土心理學理論。本土心理學研究,(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的 為華人社會的人民發展一套單文化的本土化心理學知識體系 為全世界的人類發展一套跨文化的本土或本土化心理學知識體系 本土化心理學在台發展四階段 第一階段(1950-1972): 美化華人心理學研究當道 第二階段(1973-1981): 美化華人心理學研究對當地社會文化的適 切性開始受到質疑 第三階段(1982-1988):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踐 第四階段(1989-現在): 華人本土化心理學的發展 業經認真從事本土化心理學研究之主要課題範疇的分類(台灣)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面子、緣、忍、報、義、人情、中庸…… 組織與管理心理學 華人領導模式、父權式領導、家族主義…… 發展與家庭心理學 道德、恥感、孝道、親子關係、婆媳關係…… 臨床與諮商心理學 民俗療育法、本土化治療理論…… 異常與犯罪心理學 發展均衡的人類心理學 有代表性 微觀層次-同類心理行為、不同文化 跨本土法:比較、分析、整合 跨文化本土研究途徑:設計、執行 宏觀層次-不同社會及國家、不同心理學 金字塔模式:分層 雙向度平面模式:不同課題、不同社會 文化圈:宗教 本土化心理學方法論 資料來源: 楊國樞(2005) 。本土心理學的意義與發展。 華人本土心理學(上冊) (pp. 27-50)。台北:遠流出版。 2013/01/06 本土(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目的:使研究的活動與結果能夠彰顯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因素的關聯性。 策略:運用主位或準主位研究策略(emic or quasi-emic research strategy)。 特徵:能使本土心理學的知識重新具有足夠的本土主體性、脈絡性、契合性、適用性及穩定性。 典範:就不同的知識採用相應的典範(實證論、後實證論、批判論、建構論)。 本土契合性──概念釐清(1/2) 定義:研究者之研究活動及研究成果與被研究者之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