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__专题十__第四讲__备考加油站,.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__专题十__第四讲__备考加油站,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 元、乡试、会元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 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罹、戾、 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流、赭衣、 械、杖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 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 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 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 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奏、表、 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死、没(殁)、终、 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绶、冠、冕、巾、弁、 弱冠、笄、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 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 耕耘、稔、熟、刈、籴、粜、廪、府、荒、歉收 44. 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 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 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 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 让 位 老先生搭火车,车内非常拥挤,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空位,正高兴要坐下去,座位旁的年轻人开口说:“对不起,这位 子有人坐。” 老先生没办法,只好摸摸鼻子,站在一边,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姐,问:“这位子有人坐吗?” 年轻人说:“没关系,请坐!”说完这小姐便坐了下去。 老先生十分火大,就走过来说:“你刚不是说这儿 有人吗?” 年轻人说:“她是我妹妹。”老先生更生气了: “这就怪了,她是我女儿,我什么时候有你这样一个儿子?” 高考文言文选材范围的扩大,阅读语段的增加,要求我们在备考时要确立整体的阅读观,提高阅读效率。高考中的文言语段,无论何种体裁,考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是关键。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们往往是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回头揣摩其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此,针对高考选材等方面的变化,熟悉高考文本的,语言特点,确立以实词为核心的文言文整体阅读观,迁移拓展,贯通文意,这样的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语法系统强化词汇、句式之类的训练,只会事倍功半。 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意: 1.文意索解法。 即第一遍诵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人(主要是传记对象),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有些什么行为举止(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2.以题知文法。 即先看试题的选择题,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去理解文章内容。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多数省(市)卷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道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信息提取和文意把握的。前者一般是把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涉及的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及行为有何特征,等等。而后者则考查对文意的概述或分析,其中仅有一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的三项都是帮助考生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提示”,把阅读原文获取的信息与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