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就像夏日天空中的最后一片晚霞,汉帝国的辉煌终于暗淡了、熄灭了,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饥荒瘟疫相继肆虐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阶段。 绪 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化背景 一、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 : (一)社会特征: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196),迄于隋统一(589),其间历时大约四百年。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在下面简略列出这四百年历朝的顺序图表: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隋 建  吴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社会特征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这一时期战乱不断,矛盾重重,人民少有宁日。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二)政治特征: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门阀制度的存在。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士族或世族,是指高门大族。 二、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约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儒学式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经学式微: 2、玄学与清淡之风大兴 3、佛道盛行 魏晋南北朝道教很流行,许多知识分子信奉,如王羲之信奉天师道……,道教神仙思想影响到游仙文学,郭璞游仙诗,将仙界描写非常美好来衬现实污浊,抒发苦闷情怀。道教表现的山川隐逸思想影响当时知识分子,士大夫之间隐逸之风流行。 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生根、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一)文学的自觉: 文学自觉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地位进一步提高。 2、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3、文学的体裁分类的细致化。 4、重视并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 (二)文学批评的兴盛:。 1(梁)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2(梁)萧 统 《文选》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魏)曹丕《典论·论文》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 4(西晋)陆机《文赋》 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论,用赋体写成 5(梁)锺嵘《诗品》 第一部诗论,专门评论五言诗 (三)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品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 人物流品的划分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如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 1、建安文学:建安文学自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景初三年239年),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这一时期的文坛主要作家以曹氏父子即“三曹”为中心,包括集中于他们周围的“建安七子”以及女作家蔡琰等一批作家。 2、正始文学:正始文学自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至魏末(264年)。“正始”是齐王曹芳的年号,自240至248年,但文学史上的正始文学,一般也将正始以后至魏末包括在内。这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权后为篡魏而形成的政治上的恐怖局面,引起了文学面貌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两晋文学又可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阶段。 (1)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呈现出短暂繁荣的局面。太康是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上升局面,太康时期,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