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动化的发展
一般組成機器人的兩大主體是機械結構與控制系統: 1..機器人控制系統:若依機器人進行作業的動作方式及控制構造精細的層次來分,有三種控制系統: 〈1〉非伺服控制機器人:只能做簡單的抓放動作,行程當中沒有連續控制及加減速控制。 〈2〉伺服控制機器人:可進行回饋性的連續動作,內部裝有速度、位置、力矩等感測元件。 〈3〉智慧型機器人:能藉著感覺機能與辨識機能做出下一步動作之決定,使其具有智慧,特別是具有如人類的判斷能力來解決面臨的問題、執行計算、決策的智慧而言。 機器人雖然在1962年就已經發展出來,但卻沒有迅速的成長,直到1970年以後,機器人才在工業市場上逐漸增加。 第一個原因是由於微處理機及電腦晶片的突破 第二個原因是1970年代的通貨膨脹使得人工操作工資逐漸高於機器人操作費用,從此機器人才真正成為人類的新幫手,工業的內涵及型態便有了新的實質變化,因此有「第三次工業革命」之稱。 二、自動倉儲及無人搬運車 在生產自動化當中,人員、物流、資金是決定成敗的三大要素。而「物流」少不了的兩大動脈便是自動化倉儲及無人搬運車。 自動倉儲:結合了儲存設備、存取機具及管理控制技術,達到精確、快速、省力的存取目的。 基本元件: (1)儲存結構:一般為鋼架結構,必須有足夠的強度與剛性,達到承載的要求。 (2)儲存/檢索機器:其功能是執行及完成儲倉之動作,包括將物品送至儲存站或輸出佔。 (3)儲存模組:即儲存物品之容器。 (4)夾取/存放工作站:一般是位於通道末端,利用「儲存/檢索機器」及外部搬運系統的作業,即「輸入/輸出站」等所謂的暫存區。 (5)資訊及控制系統:包括電腦終端設備及主控制箱等,以適時管制「儲存/檢索機器」。 2.無人搬運車:一種可按照程式所下命令之導引路線行進、停止、轉彎,並且能與搬運系統做連結之功能車輛。 無人搬運車最主要功能就是取代人工,為了達到要求之功能,它必須由各種機構來組成。 三、CAD/CAM自動化 CAD包括電腦輔助繪圖及電腦輔助設計兩層意義,CAM為電腦輔助製造。 在CAD及CAM之領域中,也都有其獨立之技術,但由於繪圖、設計、製造生產之間的密切關係與資訊系統的高度相容性,CAD/CAM的整合自動化是很自然的趨勢。 1. CAD(Computer-Aided Design) 除了最基本的「繪製圖形」之外,亦可在電腦上進行設計、分析、模擬、並分析出結果。 2. 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電腦輔制製造為「數值控制」應用的延伸,為一種可程式的自動化型態,利用電腦系統及有關之介面來計劃管理、控制整個製程的運作。 CAM偏重技術領域: 1.由CAD進入CAM程序方面(1)完成通訊工作,(2)完成刀具路徑模擬,(3)完成紙帶製作或程序輸入 2.電腦輔助製成規劃(CAPP) 3.配合機器人及其他週邊 4.材料需求規劃(MPR) ※MRP:材料需求規劃 我們可以說「生產自動化轉型期」是正朝向全自動化生產,它使得一般技術員均能快速、精確地完成各種工作,並且直接生產,也因此使企業的經營型態有了重大的改變 發展時期: 此時期自動化主要的發展分數如下: 一.彈性製造系統(FMS) 二.電腦整合製造自動化(CIM) 一、彈性製造系統(FMS) 基於各種不同的工作站下,藉著自動倉儲及自動搬運系統加以連結,並經由電腦資訊系統的整合來執行生產控制的功能。 基本要素: 1.製程工作站:其中典型的工作站就是CNC加工機具或DNC加工機具,可執行各種製程之生產、加工、裝配、檢驗等工作。 2.物流配送:物料之儲運工作可由輸送帶、機器人、無人搬運車、自動倉儲等設備負責。 3.電腦控制系統:主控電腦協調各部分機具之動作,如CAD/CAM、CAPP、MRP等各項規畫均應納入處理。 ※CAPP:電腦輔助製程規劃 影響顯著的表現: 1.較高的機器利用率 2.降低庫存量 3.降低前置時間 4.較高的生產力 二.電腦整合製造自動化(CIM) CIM是以整合式資料庫為中心的生產系統,經由網路將生產命令分送到各個電腦子系統工作站,達到合理化自動化生產。 由市場表現來看,自動化給社會帶來更廉美的產品,且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由工廠內部的反映來看,自動化給工人帶來更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而且產品製造時間減短,工人工作時間減少,增加了休閒時間,多餘的勞工轉投其它衍生出來的自動化工業或服務業,他們的工作環境及待遇仍然享有工業自動化後所帶來的好處。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方世榮譯,自動化生產系統及電腦整合製造,曉園出版社,80年。 江耀宗、林崇賢譯,機器人原理與系統,全華,79年。 郭興家、劉新在編著,自動化概論,高立圖書有限公司,87年。 自動化的發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