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医学衷总参西录》中认知中药.docVIP

浅谈从《医学衷总参西录》中认知中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知中药 摘要: 通过《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柏子仁,茜草,海螵蛸等中药的描述以及临床运用的记载,从而引发怎样更全面认识和掌握中药以及怎样更好的灵活运用中药的思考。例举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附子汤与真武汤两个方剂只差一味药,但是治疗的侧重点因此而改变,从而说明对药物全面认识是临床治疗疾病至关重要的前提,而对药物的灵活使用则是取得显著疗效的关键。最后简要谈谈自己现在对怎样更好全面掌握中药的看法。 关键字: 《医学衷中参西录》 柏子仁 茜草 海螵蛸 《伤寒论》体会 正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已故名医张锡纯所著,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收集了大量的病例和方剂,以及张锡纯老先生对它们的一一点评,让学者能够更好的看懂,掌握要领,在临床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张锡纯老先生对药物的阐述和以及它们的临床运用。下面例举几个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中药与大家分享。 柏子仁:临床运用柏子仁一般用于失眠的患者,而且人们会记住的主要也是柏子仁能够宁心安神,有治疗失眠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言“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徐灵胎言“柏得天地坚刚之性生,不与物变迁,经冬弥翠,故能宁心神,敛心气,而不为邪风游火所侵克也。”张锡纯老先生却有言“柏子仁能涵濡肝木,治肝气横恣胁疼。虽含油质甚多,而性不湿腻,且气香味甘,实能有益脾胃。凡植物皆喜阳光,故树梢皆向东南,柏树则独向西北,西北者金水合并之方也。且其实成于秋而采于冬,饱经霜露,得金水之气尤多。肝脏属木,中寄相火,性甚暴烈,《内经》名为将军之官,如骄将悍卒,必恩威并用而后能统奴之。柏子仁既禀金水之气,水能滋木,如统师旅者之厚其饷也。金能镇木,如统师旅者之严其律也。滋之镇之,则肝木得其养兼得其平,将军之官安其职矣。《本经》‘谓柏能安五脏,而实于肝脏尤宜也。”张锡纯曾治邻村毛姓少年,其肝脏素有伤损,左关脉独微弱,一日忽胁下作疼,张锡纯老先生用柏子仁一两,煎汤服之立愈。观此,则柏子仁善于理肝可知矣。” 海螵蛸和茜草:张锡纯老先生在自己所创治疗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的安冲汤下记载有海螵蛸和茜草: 友人刘干臣其长子妇,经水行时,多而且久,淋漓八九日始断。数日又复如故。医治月余,初稍见轻,继又不愈。延愚诊视,观所服方,即此安冲汤,去茜草、螵蛸。遂仍将二药加入,一剂即愈。又服一剂,永不反复。 疑而问曰∶茜草、螵蛸,治此证如此效验,前医何为去之?答曰∶彼但知茜草、螵蛸能通经血,而未见《内经》用此二药雀卵为丸,鲍鱼汤送下,治伤肝之病,时时前后血也。故于经血过多之证,即不敢用。不知二药大能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也。海螵蛸为乌贼骨,其鱼常口中吐墨,水为之黑,故能补益肾经,而助其闭藏之用。茜草一名地血,可以染绛,《内经》名茹芦,及茹芦根也。其性之收涩若此,亦可知也。干臣又问曰:“二药又能通经络者何也?”答曰:“海螵蛸可以磋物,故能消瘀。茜草色赤似血,故能活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向上面通过中药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外观来了解中药的作用,从而掌握中药的运用还有很多,例:桑寄生,山药,菟丝子,代赭石等等,并且很多药物的后面都记录张锡纯老先生对它们具体临床运用的情况。让人有了重新学习中药的念头,发现认识和掌握中药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中药的功效更多的是要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说某种中药有什么作用就有什么作用。教课书上说的其实是中药很狭窄的一些方面,而更多的中药药用价值是靠阅读古代本草书籍和临床实践获得。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希望同学们多阅读古代本草书籍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教课书是大学生对中药有个大概了解的重要方法。 广泛阅读古代本草书籍是加深和拓宽对中药认识的前提,但这样容易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到很吃力。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药物临床运用案例的记载,给我们学习中药打开了另一条新路,那就是:在对某种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去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外观,以及特有的习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对中药功效的理解。要知道药物的很多功效其实是跟它们的生活环境,外观,以及他们特有的习性息息相关,例如:茜草能染色,从而让人联想到它有收涩的作用;又如核桃仁外观像人脑,中医言其能补肾,而其亦能补脑,因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也;再如木耳色黑,生于立冬之后,靠水生产,西医言其能通利血管,从中医解释色黑属水,冬天五行属水,故可推出木耳能够通利血管。最后阅读关于中药的方剂以及古代名老中医运用中药的案例,了解中药的临床实际运用,为之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的方法,相信或许某天我们会发现某些中药未别发掘的但对于某些疾病却又很好治疗效果的功效,毕竟药物也是一个生命体,也含有很复杂的生化反应,正如张锡纯老先生所说:天下妙药,大抵令人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