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HSP4.3.1-0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程序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危险源清单》。
3.2 环保安技处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
4.1.1 辨识范围
a) 包括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两个方面。
b) 考虑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本公司的和外部提供的。
4.1.2 辨识时应考虑的因素
a) 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b) 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c)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六种类型,参见本程序附录Ⅰ。
4.1.3 辨识时应防止的倾向
a) 作业人员对危险、危害性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
b) 不重视设备、设施存在的缺陷或隐患;
c) 忽视以往遗留的问题及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等。
4.1.4 辨识方法和过程
危险源辨识采用问卷调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a) 环保安技处将《危险源清单》表格发到各部门,各部门用过程分析、、现场观察座谈会等方法,组织辨识本部门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清单》报。清单中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按GB 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002年4月18日发布的《职业病目录》。4.2 风险评价
4.2.1 评价方法
本公司用下面两种方法对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
a)
——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曾发生过事故,无控制措施的
——其它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危险。
b)LEC法)
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的分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D)的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即,风险值D=LE×C
具体方法是:评价出每个危险源的L、E、C值,按公式计算出D值D≥70(即风险等级为Ⅰ~ⅢL、E、CD及其等级见本程序附录Ⅱ。
4.2.2 评价的实施
环保安技处组织各部门/车间相关人员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先用是非判断法把能直接判定的确定为重要危险源,然后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评价其他危险源,最后整理评价结果,列出本公司《重要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环保安技处将《重要危险源清单》发至相关部门/车间,作为管理、控制的重点。
4.3 风险控制策划
4.3.1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能起到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的作用,并且不会带来新的(较大的)风险。
4.3.2 风险控制措施
环保安技处组织相关部门/车间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策划。本公司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控制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
a) 制定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方案,以消除或降低其风险;
b) 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或其他文件,将风险控制在相关要求允许的范围内;
c) 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并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及应急预案。
4.4 危险源的更新
4.4.1 环保安技处每年至少组织各部门/车间对危险源进行一次更新,通常在年底(或年初)进行。
4.4.2 在法律法规修改或新增,涉及到新的开发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方要求变化等情况下,环保安技处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危险源的补充辨识和评价,并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源清单》。
5 相关文件
5.1 GB 6441-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002年4月18日发布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电磁辐射、运动物危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和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
⑵ 化学性危险因素
易燃易爆性、自燃性、毒性、腐蚀性物质和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⑶ 生物性危险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和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
⑷ 生理、心理性危险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等)、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等)和其他生理、心理性危险因素。
⑸ 行为性危险因素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等)、监护失误和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
⑹ 其他危险因素
附录Ⅱ LEC法中的L、E、C、D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完全可能预料 10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相当可能 6 极不可能 0.2 可能,但不经常 3 实际不可能 0.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暴露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