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曲美学与昆腔新声
歌舞性 程式性 抒情性 虚拟性 形式美 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说: 戏曲不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且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 近人余上沅说: 在视觉方面,它能舞蹈去感动肉体的人;在听觉方面,它能用音乐去感动情感的人;在想象方面,它能用歌声去感动智识的人。而这三者,又能同时感动人的内外全体。 中国的古代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虚拟性、现场性的演出艺术,其最为突出的形式特征是:言语歌唱化,动作舞蹈化,化妆脸谱化,服装图案化。 歌 舞 性 【无声不歌】 清初戏曲小说家李渔说:“随口发声,皆有燕语莺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回身转步,悉带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 人们概括戏曲表演的手段为“唱、念、做、打”,四者皆与“歌舞”有关。 戏曲中的唱自然是“歌”,戏曲中的念白虽不是歌,但人们称之为“没有伴奏的唱”,或“没有固定音乐的散板。” 传统戏曲中的念白,大体分为韵律性吟诵、节奏性吟诵、韵白和方言白四种。四种都进行过音乐加工,只是程度有不同。 1、韵律性吟诵 传统戏曲中主要用在念“引子”上,实际是半念半唱的形式。如《苏三起解》中崇公道上场念白: 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2、节奏性吟诵 将白话纳入固定的节奏规范中,如京剧常用的“数板”。 京剧《打龙袍》中灯官报灯: 尊万岁,在上听,细听我灯官报花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些个灯,那些个灯,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瞧罢了一片又一片,昭君打马和北番。不好了,不妙了,天雷打死张继保。 《十字坡》孙二娘上场念数板: 我本江湖女豪家,女豪家。鬓边斜插一枝花。不会穿针和引线,练就武艺走天涯。拉硬弓,骑烈马,拐子、流星当玩耍。有人问我的名和姓,江湖人称母夜叉。 3、韵白 得名于以“中州韵”作为读字发音、归韵的标准。具有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铿锵有致的音乐感。它在音调节奏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方面,更接近于唱腔,而和日常的说话有着明显的距离,更接近于唱。 4、方言白 虽和生活语音基本一致,但它有韵、调,有节奏,能和锣鼓点配合上,同唱能衔接起来,也是经过一定程度音乐加工过的艺术语言。 舞台上,包括哭、笑、惊叹、咳嗽、乃至马嘶、鸟鸣、水流、开门、关门等种种声响,全不采用写实式的拟声,而是音乐化处理后的乐器演奏。 【无动不舞】 戏曲舞台上的一切动作,都要进入舞蹈的范畴。 戏谚有:“动如龙,站如松,卧如弓,坐如钟,走如风”--演员从上台到下台,或站或坐,或行或卧,或动或静,一切形体动作,自始至终都是在舞蹈。静止的动作,也要产生雕塑美。 京剧《武松打店》中表演武松带镣铐睡觉的姿势,有“江南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的体会及做法是: 参照卧虎罗汉倚虎而眠的姿态,侧身面向台下,右手握拳支着头,左手是和右手连铐着的,就借势握着右臂,两腿弯曲,一竖起,一横盘,身子上下各成两个大小不同、排列不同、又互相对称的三角形。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必要性: 一是“曲本位”的审美重点所决定着“无声不歌”; 二是音乐的旋律、节奏决定着“无动不舞。” 程 式 性 【表演程式】 盖叫天在《醉打蒋门神》中表现武松的醉态,体会出这样一套程式: 表演脸一醉意朦胧时,身上不能东摇西晃,脚步不稳,仍然要保持武松平时的英雄姿态;表演身上有醉态,身体摇晃、脚步踉跄时,脸上要保持常态,不能也跟着一起醉眼眯朦。这样才能总是给人既感觉他醉的一面,又仍然感到他不醉的一面,英雄与醉成为一体。 “脸醉身不醉,身醉脸不醉。” 戏曲强调表演的程式,其实质就是为了戏曲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夸张性、规范性。 配合这种表演上的程式性,要求服装、脸谱等等,一切都在程式化。 尤其是中国戏曲的脸谱艺术、服装艺术已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最具民族特征的部分。 【行当程式】 行当程式,一是将角色分成生、旦、净、末、丑等若干细类;二是每一类角色都有属于本类的表演程式。 有的动作程式带有共性,适合于一切角色,如“云手”、“亮相”。有的同一程式不同角色具体表演起来又有不同。如“拉山膀”要求: 花脸过顶,武生齐眉,老生齐口,小生齐肩,武丑齐腹,旦角齐胸。 “上马”动作: 武生上马,老生上狗,旦角上龟。 “青衣”重在唱--“抱肚子旦”; “花旦”则重在“做”。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折腾来折腾去,反复折腾就是戏。 抒 情 性 戏曲强调“突出情感线”,抒情为主,叙事为副。如关汉卿之《窦娥冤》。 戏曲不是从情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