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试卷.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次班会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态” 主题团日会活动 主持人:张研 优等生跳楼自杀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据报道:2012年12月2日晚,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二学生侯善昱从教学楼上跳下,当场身亡。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他还考了理科年级第一名。事情的起因是由于无人选其作同桌,使得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造成的。此事一出,立即引发热议。(齐鲁晚报12月5日) 活动内容 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下,受各种因素影响,其身心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积极打造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让学生有机会及时的得到心灵沟通和心理疏导,从而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 现场 我认为: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显性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隐性文化的教育,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正常排解,从而形成了心理障碍,正是心理障碍导致了此次悲剧的发生。 学习成绩优秀是家长、老师、学生所共同期望的,级部第一更是令人咂舌的荣誉,但是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做后盾,这一切就都那么黯然失色了。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就业仍然需要各种考试,能直观反映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谓“一俊遮百出”,我们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一览无余,但是从试卷上对学生内在的心理是否健康却不能明确判断。这样一来,家长主要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学校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似乎显得比较淡薄。而现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很多学生正常发展的障碍 与缺乏知识比较,缺乏正常的心理健康危害更大。许多血淋淋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毕业后不去工作饿死事件、中学生跳楼、小学生玩穿越跳塘死亡…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造就健康的劳动者! 痛定思痛,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化解各种心里矛盾,还学生心理一片清净的天空! 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心理健康条件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适应问题 (二)情感问题 (三)学习问题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亲子沟通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简析当今大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 *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