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病理学花生叶斑病.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蔬病理学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 08食品1班王闯 概述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 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因此国外把前者称做早斑病(peanut early spot),把后者称做晚斑病(peanut late spot)。两种病害都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杆。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 两种病害的区别在于:黑斑病的病斑较小,直径多为2~5mm,病斑颜色较深,呈黑褐色,且叶斑正面和背面颜色基本相同。老病斑周围常有淡黄色晕圈,在叶片背面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子座),排列呈同心轮纹状。褐斑病的病斑较大,直径4~10mm,病斑颜色较浅,叶斑背面比正面更浅,一般正面为茶褐色,背面则为黄褐色,初期病斑就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病原 病原为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 personata Berk.et Curt,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孢菌C. arachidicola Hori,均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两菌的有性态均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前者为伯克利球腔菌(M. berkeleyi Jenk.);后者为落花生球腔菌(M. arachidicola(Hori)Jenkins),国内未发现。 病害控制 1.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和免疫品种,可种植较抗病的鲁花9号、鲁花13号、鲁花11号、群育101、P12等品种。 3.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30%百科、40%大富丹、50%丰米、12.5%速保利、80%喷克、75%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50%胶体硫等,喷药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d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谢谢观看 * *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