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212.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 香港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一、香港中英文报刊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对象的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其内容除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以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普及型知识也加以介绍。 尽管这些早期由传教士创办的报纸主要以宗教内容为主,但仍不失为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一时期的中、英文报纸大部分是在南洋、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由传教士创办的。 香港的报刊是伴随着开埠以后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应运而生的。 香港成为英国在中国的第一个殖民地以后,基督新教的传教士们就将其作为在中国传教的一个据点,纷纷把报刊转移到香港。 港英政府和英国商人也非常看重报刊在舆论、传播商业信息方面的作用,香港的中英文报刊陆续出版发行。 《中国之友与香港公报》(Friend of China Hong Kong Gazette),1842年《中国之友》报创刊,随后与《中国之友》合并,改称为《中国之友与香港公报》。 该报在创办之初继承了《香港公报》的办报宗旨,以刊载官方文件为主。 后来该报也尝试登载一些抨击时政的文章,但是因为其官方背景,这一举措遭到港英政府的驳斥。1869年停刊。 《香港记录报》(Hong Kong Register)由英国商人出资创办。 该报商业性比较突出,主要是面向在香港英国商人服务的,所以主要刊登一些商业信息,也会发布政府的公告命令等。 该报的另一特色就是大量刊登翻译成英国的中国作品,全文翻译并连载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对于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1857年创刊的《孖剌报》,是香港第一家英文日报。 该报的主编和所有人是一位英国商人孖剌(Murrow),所以该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该报系商业报纸,重视刊登行情物价和其他商业信息。该报的与之前的英文报纸不同的一大特点是经常会刊载抨击政府和港督的文章,对港英政府腐败现象的揭露相当尖锐, 香港的广告报纸主要有: 《东方世界与商业广告报》(Esatern Globe and Commercial Advertiser,1843年6—12月) 《香港德臣杂项记录》(Dixson’s Hong Kong Recorder,1850-1859年) 《香港记录广告报》(The Register Advertiser,大约1853-1854年) 《香港航运录》(Hong Kong Shipping List,1855-1857年) 综上所述,香港早期的英文报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官报,一类是英国商人所办的商业报纸。 官报主要是负责发布政府发命令和公告,商报主要是为满足商业需要,介绍一些商业信息, 这两类报纸的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点有:都十分关注中国的国情,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关时事的报道;这些报纸都能介绍一些普及性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对于西学传播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是香港第一份中文报纸。由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主编,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以及上海、宁波等地发行。 该报在发行三年多的时间里,对介绍西学和宣传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遐迩贯珍》开创了近代中文报纸的先河,因为它已经具备现代报刊的基本要求,它刊有言论、新闻、介绍西学的文章、文艺作品等近代新闻体裁的内容。 该刊还刊登收费的广告,开创中文报刊中刊登收费广告的先河。与之前的香港英文报纸相比,在新闻业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外新报》,第一份中国人自己主办的,并且采用现代的铅字印刷技术的中文报纸,创刊于1858年。是由近代名人伍廷芳创办的。 《中外新报》的栏目有: “京报全录”,摘抄清朝廷的谕旨或者各省奏章; “羊城新闻”,报道广东各地的民间琐事; “中外新闻”,登载北京和广东以外的新闻。 这一时期,香港中文的报纸,分为由传教士和中国人自己所办。 传教士在港所办的中文报纸内容不仅仅是宗教方面,大多都有类似科普知识、商业信息和文化类的内容,这些内容使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外国的情况,逐渐从封闭中走出来,接受西方的文化思想。 除此之外,在香港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出资、自己主办的具有近代报刊雏形的刊物,一方面反映了香港近代报业在英文报刊的带动下起步比较早;另一方面也反映报纸这种大众传媒在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传教士在香港出版的图书 近代早期香港的图书出版是以传教士为主的 。 采用文化的传教方式,在宣教的同时辅以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的传授是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一贯策略。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为新教传教士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使得传教士可以在香港发展图书出版业,通过书籍传播西学促进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 根据香港档案馆的有关资料统计,晚清时期于港府登记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语言达到13种以上,其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