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合成氨
固氮方式三种形式:非生物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
1、含氮量=氮原子量∕氨分子量=14/17
2、合成氨的基本过程:①造气:用煤、原油、或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②净化: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CO2、S等脱除到ppm级(10-6);③压缩和合成: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左右。
3、甲烷制合成气化学反应:主反应:(高温、催化剂)
副反应:
4、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5、控制积碳主要通过增加水蒸汽用量以调整气体组成和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来解决。
6、CO歧化反应生C速率最快;从C的脱除速率看,C与水蒸汽的反应速率最快。
7、NiO为制备催化剂最主要活性成份;实际加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还原反应,使氧化态NiO变成还原态Ni。
8、一段、二段转化压力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 降低能耗 能量合理利用
(2) 提高余热利用价值 全厂流程统筹
(3) 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投资 综合经济效益
9、水碳比高,残余甲烷含量降低,且可防止析碳。因此一般采用较高的水碳比,约3.0~3.5。
10、生成碳黑危害:堵塞反应管道、增大压降、局部区域高温、损坏催化剂、增大反应阻力、反应管爆裂。
11、干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量较少的情况(无机硫);
湿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量较大的场合。
12、氧化锌脱硫法:(脱硫不彻底)(主要脱除无机硫)
13、氧化锌脱硫过程:氧化锌脱硫就是H2S气体在固体ZnO上进行反应,生成H2O进入气相,ZnS则沉积在ZnO固体表面上。
14、ZnO对噻吩(C4H4S)的转化能力很差。
15、钴钼加氢催化剂几乎可使天然气中的有机硫全部转化成硫化氢,再用氧化锌吸收就可把总S降到0.1×10-6以下。
16、干法脱硫流程图:
含硫较少 含硫较多
17、ADA(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原理:
吸收脱硫塔中:
溶解后的NaHS进一步反应:
上述吸收脱硫的总反应式为:
在氧化再生塔中:
18、苯菲尔(Benfield)法脱碳:
19、碳化度或再生指数被定义为每摩尔K2CO3所已经吸收的CO2摩尔数,即溶液中K2CO3转化为KHCO3的转化度。
总吸收的CO2摩尔数为: 总的K2CO3摩尔数为:
再生指数fc为:
20、少量一氧化碳的脱除方法:①铜氨液洗涤法用醋酸铜氨液在高压低温下吸收CO、CO2并在减压加热下再生的方法。②甲烷化(甲醇化后甲烷化)法在催化剂作用下,CO和CO2与H2反应生成无毒的CH4。③液氮洗涤法 低温冷凝并用液氮洗涤的物理吸收法。
21、反应平衡及组成:
22、惰性气体对平衡氨含量的影响:
惰性气体yi含量增加,左边分母减小,平衡氨含量肯定减小,即惰性气体对氨合成不利。增加惰性气体含量相当于降低了反应物的分压,对平衡不利。
23、氨合成塔基本要求:① 维持自热、有利于升温还原、催化剂生产强度大; ② 催化剂床层分布合理、保持催化剂活性; ③ 气流均匀、压降小; ④ 换热强度大、换热体积小、塔内空间利用率高; ⑤ 生产稳定、操作灵活、操作弹性大; ⑥ 结构简单可靠、内件有自由余地。
24、氨合成塔的分类:① 冷管式 ② 冷激式 ③ 间接换热式
第二章 化学肥料
1、尿素水溶液持续加热可生成缩二脲。
2、尿素合成的化学反应:
3、尿素分子结构式CO(NH2)2,分子量为60.057;含氮量46.67%。
4、尿素合成的反应条件:物料配比以及反应平衡转化率的表示都以CO2为基准组分。氨碳比(a),反应原料中NH3与CO2的摩尔比为氨碳比; 水碳比(b),反应原料中H2O与CO2的摩尔比为水碳比; 平衡转化率(x),反应生成尿素的摩尔数与总CO2进料摩尔数之百分比为平衡转化率。
5、硝酸铵简称“硝铵” ,分子式NH4NO3,分子量80.04,氮含量35%。
6、氨与硝酸的中和反应: (放热反应)
7、中和过程影响氮损失的因素:a. 温度过高;b. 硝酸浓度高,蒸出水分多,夹带的氨多; c. 氨纯度低,排放惰性气体损失氮多;d. 碱性条件比酸性条件损失大,实际生产硝酸略多,游离硝酸控制为0~0.1g/l;e. 中和器的设计造成气液接触不良或有局部氨积累都会加剧氮损失。
8、硝酸铵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
9、磷肥含磷量以五氧化二磷为基准,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