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星汉先生《天山东望集》纵横谈
星汉先生《天山东望集》纵横谈 对于星汉先生的诗词,国内论坛早有不少评论,本人不才,在研读先生的诗词后,也撰写过几篇文章,分别从先生诗词的内容、语言、抒情方式、议论等方面作过评说。今夏读了先生惠赠的《天山东望集》后,可谓全面地了解了他的诗词风格、艺术、人生。《天山东望集》从1968年至2008年,时跨41年,所载诗词934首(含少量组诗)。于是,我想从纵横两方面拟构我的这篇评说,故题标为“纵横谈”
先说“纵”。所谓纵当然是时间,上已示《天山东望集》纵贯41年,从21岁到61岁。我想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从”纵向”看他的诗词之路、诗艺实践的风采
其一,1968年至1980年,21岁至32岁。这13年诗词71首。其中词19首。可谓初涉诗苑,熟悉格律,也初绽才华。他“没有上过高中,17岁就参加了铁路工作”,诚如自介“我写诗,既无家学可矜,也没有师门可承”(《自序》),全是自学之得。但他似乎有写诗的天份,请看《登嘉峪关门楼远眺》:
雄关西望便凝愁,家在残霞最外头
北大河声将撼日,祁连山色正横秋
红彤彤语贴墙壁,黑压压人批帝修
指点江山也有我,今朝却未感风流
这是《天山东望集》的第一首诗,时间是1968年,21岁,初中毕业后在当工人。全诗格律严整,脉络清晰,首联及题出己之况。二句颇有艺,残霞即天边,而家还在其“最外头”,切合此时此地之景,也有慨叹身世之意。中二联出眼前景、时代风,结构有异。颔联的动词、颈联的叠词用得好。尾联嵌引毛主席词句,传出己之襟怀情趣,然尾句却反向收束“却未感风流”。何以如之?当是暗嘲己之际遇,身在“底层”,微薪聊以糊口,哪有豪情!另也可见他喜欢“求异标新”
这诗显出了作者功底。在文化大革命年代,作者通过自学体悟诗之格律己悉,可谓用心而聪敏。这也是他后来奋起大有为的“源”和“础”
在他23岁那年,填了一词,即《天山东望集》中第一首词《扬州慢
已酬三顾,鼎三分霸业初成。废阿斗庸才,诏遵先帝,应是忠贞。荡荡汉江如旧,清波里、流尽群英。叹定军山下,斜阳荒冢青青
凭吊诸葛先生是历来的众唱。先生此作虽并无新意,但显示了他的学识襟怀,也亮出了他的诗词特点――好议,出个见,且能以景句收尾。这是古人赞赏的诗词收束之法。“斜阳荒冢青青”,意在景中,亦在言外,可见作者已初悟诗词创作三昧且跻身堂奥了
这时期正是中国天翻地覆时期,在文革那年月,读书无用曾弥漫中华,无数年值青春的学生在穷乡僻岭“接受再教育”,无数青年在嬉闹中打发无聊,而他却在钻研古诗词且居然写出了完全合律合谱的“处女作”,可见他是有志青年,也似乎是富有诗词天资的才子。其成功或成绩是勇敢攀登坚毅索取的报偿
其二,八十年代(1981―1990),34至43岁,诗词214首。其中词41首。若说上一时期是他诗词的初涉、悉律、才艺刚显时期,那么,这十年则是他跻身大学留教母校迈向教授级的“创业”时期。他的诗词充分显示了他的精神面貌、风格才艺,最有代表性的应是这首《巴里坤湖边驰马》:
今日我横行,天山挂晓钲。前程看鞭首,心境听蹄声。长啸湖云瘦,飞驰荒野平。离鞍情未已,酒向大杯倾
先生时在大学任教,扑于书堆之中。但先生绝非一介书生,此诗画出了飒爽英姿。首联“我横行”出豪爽,颔联飚矫健,颈联展?L景,“啸”“驰”,英姿再塑,“瘦”“平”景象纷呈,用语精妙。尾联“情未已”“大杯倾”,西北汉子的粗犷尽现,令人刮目。五律较七律难写,难在用语更少,镜头更应集中,用字更应精确。先生驾驭语言得心应手,可佩可赞。此诗作于1989年,时42岁,可谓人在中年、豪气云天也
这十年先生教务繁仍,但诗兴浓郁,写作颇丰也颇佳,集中1984年就有52首。他的诗艺风采逐渐形成,其中一点就是善于“奇思巧联”。写于1985年的《辞家返京》就别有情趣。“妻儿送我处,几棵衔冬树。风雪也留人,遥封远方路。”明明是大雪封路自然之状,他偏说是“风雪”为“我”而“遥封远方路”。这就是诗,是一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诗无奇思、狂语还叫诗吗?这是先生的一大特色。大凡真正诗人,多是既慧又狂的人。在他眼中心中,世界的一切都是为我而存在和运转的。再如沈园、唐婉、《钗头凤》,唱了七八百年的老歌了,但只要想到此或亲临此,诗人们就避不开这个老掉牙的题材。先生游于1986年作《沈园》诗曰:“燕语呢喃柳带长,沈园依旧满春光。游人慎唱钗头凤,莫使芳魂再断肠。”他避熟出新不写游况,不惋唐琬、陆游,不斥封建礼教,而是劝游人“慎唱”,原因是怕“芳魂再断肠”。怜香惜玉,亲切慈善,溢于薛笺,妙。绝句功夫在转句,先生正如此。又如1987年作《吐鲁番过火焰山作》,通过巧构,解释为何“火焰”,“因在人间最低处,便将窝火怒冲天”。先生别具慧眼,道出人世正理,发出死灰“未必”不“复燃”的警语,令人惊悚,如是纪游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