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查伊蚊幼虫 孳生环境 填、疏、堵、整、翻、捞等方法以消除和控制蚊孳生地或杀灭蚊幼。 清除各种水体和容器积水。 对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水体养鱼灭蚊幼。 缸罐倒置遮雨存放。 竹筒用刀砍为十字形。 早期消除和控制蚊孳生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 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没有积水就没有伊蚊水:蚊子产卵、幼虫生活必须的 5.4 保护易感人群 健康教育 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 做好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媒白天叮咬传染 减少人群流动 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 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 谢谢 * 福建省登革热发病情况 1999年,1563例,均分布在福州; 2000年,3例,分布在福州; 2001年,2例,分布在福州; 2002年,3例,分布厦门、莆田、泉州; 2004年,99例,福州94例、泉州4例、莆田1例; 2005年,11例,莆田5例,福州、宁德各2例,厦门、泉州各1例; 2006年,3例,福州、莆田、泉州各1例; 2007年,111例,莆田104例、泉州7例; 2008年1-7月,6例,宁德2例、福州、南平、莆田、泉州各 1例。 福建省三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简明表 年份 波及县区 发病数 流行月份 病毒类型 蚊媒密度 (布雷图指数) 1999 2004 2007 福州市仓山区 福州市台江区 连江、闽侯县 莆田市涵江区 1594 94 103 7-10 9-10 8-10 D2 D1 D2 64.4-199.8 7.87-35.83 20-119 2.2.2 时间分布 周期性 东南亚地区3~5年出现一次高峰;巴西4~5年出现一次高峰;我国广东20世纪 80年代发生,90年代再次发生 一个地区发生流行后,随后3~5年有发生登革出血热的危险,可能与二次感染引起免疫增强反应有关 缺乏免疫力的地区可 发生来历不明的暴发,地方性流行区取决于流行强度的积累 季节性 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蚊媒密度相一致 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2.2.3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在东南亚老疫区和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泰国多发于14岁 以下儿童,占85%,5~9岁占45%) 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职业分布 所有职业均可感染发病 暴发地区,医院可能成为集散地 2.2.4 输入性 凡伊蚊的自然分布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且自然条件(如气温、雨量等)合适时,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引起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 我国伊蚊分布地区,尤其是华南沿海都有可能因输入性而流行 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紧邻东南亚警惕输入性流行或形成地方性流行的可能 2.2.5 自然疫源性 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以及高城镇化和高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多型病毒,主要发生在儿童,常发生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三种疫源地 丛林型: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雨林中,主要通过伊蚊与非人灵长之间传播、保存病毒,为自然疫源性的原始传播环,并传播乡村和城市地区 乡村型:通过“伊蚊-人-伊蚊”之间传播 城市型:通过“伊蚊-人-伊蚊”之间传播 伊蚊经卵传递 现场与试验证明伊蚊具有交配传播和垂直传播的能力。经卵传播决定在自然界登革热病毒保存的意义 2.3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登革热流行需要伊蚊达到一定的密度可能发生流行 人口密度高,免疫力低的地区易引起流行 伊蚊有多次吸血的特性,城市化导致易感宿主增加,易引起暴发 登革热流行与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 季风季雨的热带地区,登革热住院率增加 雨季停止期间,高密度人口地区可能流行 长年气温高的地区,全年均可发病 2.3 影响因素(续) 社会因素 传染源的活动在登革热传播和扩散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处于病毒血症期人员流动比伊蚊迁移更重要 白天人群聚集的地方是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场所,如学校 人群安置点传播,如医院 高危因素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高、高出生率 国际航空旅行增多、人口大量流动 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和习惯、卫生知识缺乏 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积水容器无处理、建筑工地积水 2.4 临床特点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5~8天 病毒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发热:39-40℃,伴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 皮疹:病程的第3-6天出现皮疹 出血:病程的第5-8天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皮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控视频会议室设计方案书.pdf VIP
- 2010年3月北京润枫欣尚项目价格及推售方案.ppt
- 2023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四肢骨折经典》课件.ppt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24年秋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会想办法教学设计【精品】.docx
- 胜利油田CCUS技术及应用.docx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pdf VIP
- 度量衡完整版.ppt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