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辩证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章 认识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的理论分歧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实质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反映论。 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前提出发,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先于实践的,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例题: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实质是(单选)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者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是否承认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例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多选)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发展的辩证法 ;二、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认识的主体: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对象 例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单选) A.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三、实践(社会实践) 1.实践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基本形式: A.生产实践: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工农林牧副渔等的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实践即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政治实践) 政治活动 阶级斗争 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 社会管理 公检法的办案活动 C.科学活动(科学实验、科学文化实践):为改造自然和社会而进行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活动; 例题1.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有(多选)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新作物品种 D.运动员训练 E.医生诊病 ; 2.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010年济南市直真题,多选?)? A.农民种田 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的试验? D.阶级斗争?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实践直接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所以我们既应注重参加实践,又要注重获得书本知识。不能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那个可靠,那个不可靠)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要亲口尝一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行先于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索 (2)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3)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供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 和手段,推动认识发展 (4)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推动认识发展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或归宿)。 (注意:认识的任务和认识的目的不是一个意思) 结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 例题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单选) A.没有知就没有行 B.先行后知,重在行 C.先知后行 D.知行并进 ; 2.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单选)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