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译介社会主义学说研究剖析
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译介社会主义学说研究 一、民族危机激起留日热潮 二、留日热潮适逢东洋社会主义思潮 三、留日学生译介社会主义学说 四、留日学生译介社会主义学说之 影响 一、民族危机激起留日热潮 (一)甲午战败 1894、7—1895、2,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康有为:“公车上书”——废约拒和、迁都再战;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严复:“大抵东方变局不出数年之中, 尝中夜起而大哭。嗟乎,谁其知之!” 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5篇政论文章,惊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发出“救亡”的呼号。 丘逢甲:“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谭嗣同:“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二)以日为师 醒悟:日本经“明治维新”走向强大,原因在于善于学习西方文化 。 态度转变:“轻日”——“师日”; “举国上下,莫不视游学东瀛为富强之要径” 康有为作《日本明治变政考》,其中提出:“多派游学以通新学”。 “今我有日本为向导之卒,为测水之竿,为探险之队,为尝药之神农,为识途之老马,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何乐如之。” 1896年春,驻日公使裕庚带13名学 生赴日本。这些学生年龄从18岁到32岁不等,是清政府派出的首批赴日留学生。 唐宝锷、朱忠光、胡宗瀛、戢翼翚、吕烈辉、吕烈煌、冯訚(yin)谟、金维新、刘麟、韩筹南、李清澄、王某和赵某。 1898年3月,湖广总督张之洞著 《劝学篇》,倡导出洋留学: “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 “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张留学日本的四条具体理由: 一、路近省费,可多遣。 一、去华近,易考察。 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 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6月,上谕令将《劝学篇》颁布各省,各方反应热烈。《劝学篇》不啻为留学日本的宣言书。 (三)留日热潮 1899年,赴日留学人数增至200名; 1902年增加到500名;1903年达到1000名; 1904年以后继续增加; 1906年,达到8000多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原因:其一,日本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效应;其二,1905年旧历8月废科举,“留日”成为读书人的出路。) 当时日本刊物对清朝留学政策的评论: 《太阳》杂志:“中国的急务在发展教育,而教育上的急务在派遣海外留学生;今年派遣学生来向昔日的弟子问道求益,真不愧大国风度。”(1902年11月5日) 《中央公论》:“达致此种成效,不可不谓泰半生于甲午及日俄二役之效果也。甲午结果,不必细论,即今次日俄战争,结果非清人始料所及,俟捷报频传,清人纷纷负笈来学……” (1905年1月) 梁启超:“因亡命客及留学生陡 增的结果,新思想运动的中心, 移到日本东京,而上海为之转输”。其时主要潮流: 梁启超一派,鼓吹政治革命,“无拣择的”输入外国学说; 严复,“专翻译英国功利主义派书籍,成一家之言。” 孙逸仙,“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 最先。” 二、留日热潮适逢东洋社会主义思潮 (一)日本明治初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明治初期,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开始传入日本。 1870年,启蒙思想家西周在其《百学连环》讲稿中,谈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会社之说”和“通有之说”,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同年,政治学家加藤弘之著《真政大意》一书,其中提到称为“夕”(socialism)的经济学说,只是当时 尚未使用“社会主义”的译名。 1878年6月,《东京日日新闻》刊登 福地源一郎的《僻说之害》一文,首次将“socialism”译为“社会主义”。 1881年4月,日本基督教会创办的《六和杂志》刊登小崎弘道的《论近世社会党的起因》一文,第一次在日本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当时仍在世的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兴起自由民权运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自由民权运动紧密联系。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向日本的传入,出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早期介绍者,不论是启蒙思想家还是其他学者,大多是从排斥、反对甚至仇视的立场谈论社会主义。 (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日本涌现出一批同情工人运动的报刊和对工人运动产生影响的著作。报刊如《每日新闻》、《万朝报》、《社会新报》等;著作如民友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