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参考 0903 1509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新课 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事迹的书。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1、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 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 问: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 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 问:既然认为“境界”在艺术创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2—6则,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 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 明确: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渗透,意即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2、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明确: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 3、讨论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 “泪眼”句:无限伤春。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可堪”句: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概括: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 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4、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 明确:二者的创造虽有难易之别,但其所创造的“宏壮”与“优美”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 5、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 6、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 “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

文档评论(0)

pdpp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