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汉代小农破产的原因与归宿——兼与罗马小农的比较论文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小农概念的界定
关于小农概念的界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小农阶级(peasantry)
是“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一种亚文化群。小农与其他农业生产者不同之点就在于
要受外部权势的支配。……小农经济通常具有比较简单的技术,按年龄与性别分
工。生产单元是一家一户除生产外,还有诸如消费、抚养孩子、宗教和其他礼仪
① 。恩格斯在谈到法德农民问题时指出:“小农,是指
活动等许多非生产性事务”
②
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封建历史条件下,从
事个体生产的农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另一种是自己没
有土地或只有极少量土地,靠租种或主要靠租种地主土地进行生产的佃农。无论
自耕农还是佃农,就其小块土地经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而言,都是‘小
③
农’。”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农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比较而言,笔者
认为,小农当主要是指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其中,自耕农是拥有一部分土地,依
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独立自由耕种的人群;半自耕农是只有小部分土地或没有土
地,有些生产工具,主要依靠租种别人的土地生产和生活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的
人群。
1.2 小农研究的回顾
无论是中国汉代,还是古代罗马,农业都是经济的主导部门,农民是农业的
主要耕种者,是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农民与国家的治乱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
历代学者对此关注颇多,在总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中国小农问题的研究
1、著作:于琨奇的《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黄山书社1991 年版)系统全
面地剖析了秦汉时期的小农和小农经济,涵盖了小农的各个方面。许倬云的《汉
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对汉代的农
作和农民做了深入描述。罗彤华的 《汉代的流民问题》(台湾学生书局1989 年版,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586 页。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版,第 486 页。
③ 史志宏:《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 页。
1
第 1 章 绪论
台北)系统阐述了汉代流民问题。邓拓的 《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 年版),
以问题为中心,解析了历代灾荒史况、救荒思想的发展以及救荒政策的实施。书
中对两汉的灾异类别、次数进行了精确的数字统计,在叙述灾荒的实际影响时,
罗列了小农破产的大量资料。曹贯一的《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89 年版)全面论述了从原始农业开始,经夏、商、周至清末为止我国古代
各个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田昌五、安作璋、孟祥才主编的《中国封建社会
经济史(第一卷)》(齐鲁书社1996 年版)主要对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情况进行
考察。江立华等人所著《中国流民史(古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则主要考察了流民问题的发生原因、空间与职业流向,流民对社会经济诸方面所
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调控的措施与成效。
2 、论文:李根蟠的《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中国经济史研
究》1998 年第 1 期),对小农经济的概念做了定义,然后探讨了小农经济的起源
及早期特点。程念祺的《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生活》(《史林》2004
年第 3 期),论述了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特别是副业在小农生活中的作用。李永
田的《秦末农民战争与汉初小农经济的发展》(《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1982 年第 3 期),分析了秦末农民战争对汉初小农经济恢复的作用及汉
初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小农的措施和成效。张志昆的《从西汉的历史发展过程
看个体小农经济和封建国家的关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3 期),以西汉一朝的历史考察了个体小农经济和封建国家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