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PtC催化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铅酸蓄电池的PtC催化剂

PAGE PAGE 6 铅酸蓄电池的Pt/C催化剂 Pt/C催化剂在VRLA电池的应用是代表当今铅酸蓄电池必威体育精装版应用领域,大幅度地提高VRLA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Pt/C催化剂是一种内催化技术,在VRLA电池顶部安置催化器,使负极局部反应产生的H2与正极电解水产生的O2化合成H2O再回到电池中去,这种氢的直接催化复合使失水减少,更重要的是一部分正极析出的氧被直接催化复合。这部分的氧不必到负极复合,使负极的去极化减轻,正极的过电位得以下降,这样又减轻了正极腐蚀和氧的析出。 实验表明使用Pt/C催化器的铅酸电池在充电终止时的电池内压只为没催化器电池的1/7,而且在电池充完电搁置时可完全消除内压,另外由于氢、氧气体复合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水以水蒸汽形式离开催化剂,保证催化剂重复循环发挥作用,很好地解决电池热失控,浮充失水严重,早期容量衰减等问题,能提高密封式铅酸电池充放电循环使用寿命达50%-70%。 以下是Pt/C催化剂在铅酸蓄电池中使用后的测试: 1、催化剂性能测试 在VRLA6V7Ah电池3个单格中,其中1格内腔内放置1个新制的催化器,1格内腔内放置另1个多次使用过的催化器:另1内腔内不放置催化器作为对比。同时在3格的加酸孔用耐压导管与3个2Mpa防酸压力表密封连接。采用南京中观生产的《XPC-900UBT系列蓄电池用电脑多功能综合测试仪》设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充电制度为7.8V恒压,0.7A限流充电15h;测量电池各个单格内腔气体压力,其装置如图1所示,结见表1、图2、图3、图4。 —— —— + -— 6V7Ah蓄电池 充放电设备 压力表 图1充电过程气体压力测试  表1 充电过程有无催化剂气体压力测试数据 充电时间 (分) 压力(Kpa) 旧催化剂 压力(Kpa)新催化剂 压力(Kpa)无催化剂 充电电压 (V) 充电电流 (A)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720 740 750 760 780 790 800 820 830 840 850 860 870 880 890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960 970 980 990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0 0 0 0 0 10 20 20 20 22 24 26 26 27 28 28 29 30 30 30 32 36 38 38 40 40 40 40 40 38 38 38 35 35 35 30 30 25 30 30 0 0 0 0 0 0 0 0 0 10 22 22 26 30 34 36 38 38 40 40 41 41 42 42 45 45 40 35 30 25 20 0 0 0 0 0 0 0 0 0 50 80 120 160 190 215 236 252 265 280 290 294 294 296 298 298 298 300 306 306 306 310 316 316 318 315 304 298 288 282 275 268 264 255 250 240 240 215 225 225 7.6 7.68 7.79 7.83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6.91 6.82 6.75 6.74 6.71 6.71 6.67 6.67 6.64 6.64 6.64 6.39 6.39 6.39 6.39 0.703 0.696 0.696 0.687 0.615 0.583 0.551 0.525 0.504 0.488 0.479 0.479 0.479 0.479 0.479 0.479 0.479 0.479 0.471 0.472 0.471 0.471 0.471 0.471 0.47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图2充电过程有无催化剂气体压力变化 图3充电电压—时间关系 图4充电电流—时间关系 电池当充电容量达75%时,电池正极开始析氧,当充电容量达90%时,电池负极开始析氢,进一步充电,开始进行电解水,产生气体,没有加催化器的电池内部压力立即体现在压力表上,有加催化器的电池,起始时由于进行氢氧复合内部并没有压力,但充电后期产生大量的气体(充电630min左右),产生气体的速率大于催化剂的复合速率,于是内部有一定的压力值。 无催化器的单格产生压力值呈下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