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希尧忆西电学科专业建设
【西电往事】蔡希尧:忆西电学科专业建设发布时间:2015-03-11 13:07:08来源:西电往事工作组编者按:为了深入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挖掘西电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处、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校友总会等单位联合,主要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推出“讲述西电故事、留存西电记忆、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等征文、访谈等活动。为此,我们特开设“西电往事”栏目,对征文、访谈的内容进行选登,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受访者)本人的观点。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可发送邮件至hqmd2014@126.com。联系人:吴华,联系电话??忆西电学科专业建设■ 访谈/季庆阳?? 文稿整理/杨舒丹??蔡希尧简历:蔡希尧,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1949年到中央军委直属的军委工程学校工作。历任雷达学院、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电子学学会理事,电子对抗学会副主任;陕西省电子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中央军委电子对抗领导小组顾问等职。长期从事雷达技术、信号处理、电子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雷达系统概论》、《雷达信息》、《面向对象技术》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70多篇。参与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防工程项目以及有关信息系统等多项课题。曾被授予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科技精英、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省、部及国家级的二等奖和一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通信专业建设情况记者:蔡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采访您。1949年,您从浙江大学毕业,是什么样的机缘到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工作的呢?蔡希尧: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我在浙江大学四年级读书。5月20日,我们这批毕业生被分配到浙江干部学校学习。8月,中央军委派人选了20多人,送到了“军委工程学校”,我也被选中。先进行政治学习,1950年,政治学习结束,分配工作,我被留校当教员。1959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一次发展电子技术的会议。西电组成一个代表团参加会议,由曾庆良副院长率领,团员有科研部长周士复,两个教员:陈太一和我。11月25日下午,军委第10研究院科研处找了西电的蔡希尧,南京14所的戴振东,北京15所的刘之琥,研究我国建立自动化防空系统的问题。我们讨论后,建议军委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同时选择高等院校,开始培养人才;并建议工程的名称为“1125工程”。军委批准了工程名称,并在次年决定在西电建立“自动化防空专业”,学校指定我负责专业的技术建设和课程设置,成立了一个教研室。1962年,以西电的雷达专业(包括师生)为基础,中央军委决定在重庆成立了雷达学院,我去了重庆。1963年,军委对院校又做了调整,把自动化防空、电子对抗等专业搬回西安,我又回到西安。记者:当时军委工程学校的办学情况怎样?蔡希尧:1949在张家口成立的“军委机要通信干部学校”,简称“军委工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建校之初,分三个部:一部、二部和三部,分别属于总参通信部、总参二部和三部。1953年,总参二部和三部所属部分独立出去,留下一部,开始只有一个通信专业,分工程、机务和报务三个层次培养学生。1952年,大连理工学院电信系并入西电,充实了师资队伍,增设了好多课程,如脉冲技术,微波技术等。1949年建校之初,教学设备主要是缴获国民党部队的通信设备,都是美式装备。记者:您当时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蔡希尧:当时学校只有通信专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工程、机务和报务。学校成立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第二年又发生朝鲜战争,所以,培养机务和报务的学生,以应前线急需是主要的,工程班的学生人数较少。一部主任孙俊人亲自给机务班上课,我当辅导,把他讲课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讲义,然后刻蜡板,油印成教材。记者:那您当时在学校的住宿条件、住房条件怎样?蔡希尧:供给制,吃住都由组织上供给。我记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月的补贴是7角6分钱。到1955年秋全军改成工资制。雷达专业建设情况记者:我校是新中国最早创办雷达工程专业的院校,当时您也参与了雷达专业建设,是吗?蔡希尧:雷达是英国人发明的,美国人加以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广泛应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从美国引进雷达,在南京成立雷达研究所。解放后,中央军委在沈阳组建了雷达部队。1952年,大连大学电机系并入军委工校,成立了雷达专业。记者:当时这个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方面情况如何?蔡希尧:课程设置主要参考美国的资料。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写成28本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雷达专业的设立,给学校开辟了一些新的学术领域,增设了一些新的课程,如微波技术、天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