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櫆思想研究.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櫆思想研究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 期 第21-40 頁 2004 年 12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桐城派古文家 —劉大櫆思想研究 * 陳韻竹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桐城派古文家—劉大櫆思想。桐城派是以孔、孟、韓、歐、程、 朱之道自任,而與當時所謂漢學者相輕。今日談清代學術,多標舉「考據」為重 要特色與成就,然而當時社會上,一般百姓仍是宗奉理學,乾嘉時期理學之發展 與影響乃值得關注之課題。劉大櫆身居桐城二祖,其詩文是研究清代理學發展, 及早期啟蒙思想的珍貴素材。經本文考察,得到以下幾點結論:一、劉大櫆之天 道觀,主旨在說明「天道」渾然無知,而面對此渾然無知之天道,人唯求行其所 當行,不計個人之殃慶窮通禍福;二、劉大櫆之性命觀,主張「盡其性,治其賊 性之性」及「唯問分之所宜然,不問利益」之見解,仍是傳統理學的態度與立場; 三、劉大櫆之倫理觀,以為君臣關係,僅是共事,是顛覆傳統理學「忠臣不事二 君」之觀念;至於夫婦關係,他反對殉未婚夫,反對未嫁守節;四、劉大櫆對歷 史極具懷疑精神,雖主張「世異則事異,時去則道殊」,但仍尊奉儒家道統。總 而言之:其思想在保守中有進步,在拘執中有通達,隱隱間與整個大時代的學術 脈動潛浮相契。 關鍵詞:劉大櫆、清代理學、桐城派、古文家 * 長榮大學通識中心專任講師 22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 期 壹、前言 中國古典學術研究領域中,文、史、哲不分家,學者各因其性之所近,有所 專攻短長。如宋明理學之先驅韓愈乃文章之雄傑,一代之巨擘,並不以思想名家, 相較於後世宋明理學家,其立論或不精密,見解亦不深微,但就其所提出之立道 統、尊孟子、排佛氏、重視〈大學〉等主張,標誌著新儒學體系之建立,對後來 宋明理學的發展可謂意義重大。俯瞰歷史的發展,廣泛地說,一切歷史都是哲學 的歷史,是那一階段的人們如何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之思想理路,文 學發展亦是當代思想潮流反映的一個側面。我們發現由唐代之韓愈、柳宗元而宋 代之歐陽修、蘇軾乃至清代之方苞、劉大櫆、姚鼐一脈古文復興運動,大體傍循 理學而開展,與理學相終始,有關「文」、「道」意義之界定,二者間之客主、體 用、本末之爭執,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之重要議題,哲學家與文學家各有宗主與關 懷。 1 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就理學觀之,韓愈乃 理學之前驅;就文學觀之,韓愈乃古文運動之創派開山。而桐城派舉著尊奉程、 朱道統的大纛,並標榜承續秦漢以至唐宋八大家之文統,方苞所言:「學行繼程、 2 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 ,是宋明理學之流緒,清代古文最大之宗派;如 做為一個文學流派,其聲勢烜赫,影響廣大,程魚門、周書昌曰:「為文章者有 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維盛清治邁逾前古千百,獨士能為古文者未廣,昔 3 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 總結中國古典散文兩千餘 年之發展,不能捨桐城而不論;然做為理學之餘緒,梁啟超以為其奮然與當代學 術之主流「漢學」相抗,是可以「勇」字許之,其〈清代學術概論〉中云: 宋明理學極敝,然後清學興,清學既興,治理學者漸不復能成軍;其 在啟蒙期,猷為程朱陸王守殘壘者,有孫奇逢,李中孚,……乾隆之 初,……有方苞者,……尊宋學,篤謹能躬行,而又好為文;方苞桐 城人也,與同里姚範、劉大櫆共學文,誦法曾鞏、歸有光,造立所謂 古文義法,號曰「桐城派」;又好述歐陽修「因文見道」之旨,以孔 孟韓歐程朱以來之道自任;而與當時所謂漢學者互相輕。……平心論 之,「桐城」開派諸人,本狷潔自好,當「漢學」全盛時而奮然與相 1 蘇軾,《蘇軾文集‧潮州韓文公廟碑》(北京:中華書局,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