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矮沙冬青濒危原因和保护策略探究进展
矮沙冬青濒危原因及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摘要 矮沙冬青是国家Ⅱ级濒危保护植物。综述了矮沙冬青种群的濒危原因、繁殖技术及分子机制研究3个方面回顾了矮沙冬青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今后矮沙冬青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矮沙冬青;濒危原因;繁殖技术;分子机制;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87-01 Abstract Ammopiptanthus nanus Chengf. is a national-level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endangered reasons,propagation techniqu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mmopiptanthus nanus were reviewed.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mmopiptanthus nanu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Ammopiptanthus nanus;endangered reasons;propagation techniques;molecular mechanism;protection strategy 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Chengf.)隶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沙冬青属常绿灌木,又叫做小沙冬青、矮黄花木,是第三纪古亚热带绿阔叶林的残遗成分,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分布区受塔里木荒漠气流的影响,加之海拔较高,故气候较寒冷、干旱、多风[2-3]。现对该植物的濒危原因探讨,对其繁殖技术初步分析,并对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这一珍稀植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矮沙冬青濒危原因研究 研究现状分析,认为矮沙冬青濒危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植物本身的特性,二是环境的作用,三是人类活动的破坏。通过总结,首先,矮沙冬青濒危本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传粉效率低、种子不易传播、高虫害率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其次是导致种群衰退的外在环境因素,由于矮沙冬青生长的地方环境恶劣,使得繁殖比较困难[2,4-5]。再加上人为的干扰破坏,比如人们对其乱砍乱伐,更是加快了种群的衰退速度 为了解矮沙冬青居群层次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一步探讨矮沙冬青濒危原因提供证据,赵 鹏等以新疆乌恰县境内自然分布的6个矮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遗传距离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6] 2 繁殖技术研究 2.1 种子保存方式 矮沙冬青主要靠种子传播,未发现营养繁殖。但研究表明,矮沙冬青濒危不存在雌性生殖结构与发育过程异常的内在因素[7-8]。因此,矮沙冬青的繁殖技术研究是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一项 种子的保存方式必然会影响到该濒危物种种群的更新。有学者研究了低温和干旱储藏种子的方式,并证明其有效性。研究表明,矮沙冬青种子的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次采用硅胶干燥法对矮沙冬青种子进行超干保存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降至5%以下的种子能显著提高抗老化能力,对照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已大幅下降,而超干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所受影响较小[9] 2.2 引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对矮沙冬青的引种繁殖进行了研究,试验设在甘肃省民勤沙生植物园内。播种前对种子用浓硫酸腐蚀处理30 min,合适的播种覆土厚度为2~3 cm[10]。龚斌荣等于2009年从矮沙冬青的原产地乌恰县引种到阿拉尔地区,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后进行播种,经过3年栽培管理,矮沙冬青对引种地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11] 2.3 组织培养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加强矮沙冬青的培育和驯养,能加速其繁殖繁育,打破种子繁殖的局限性。蔡超以种子萌发5 d后的胚轴为材料进行了研究以萌发20 d的种子苗为试材,发现生根培养基以1/3MS+IBA 1.0 mg/L、1/3MS+IBA 0.5 mg/L效果最佳[12]。而王彦芹等人采用成熟种子萌发的胚轴为试材进行了研究,以MS+6-BA 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诱导出了丛芽,生根培养基以1/3MS+6-BA 0.1 mg/L+IBA 3.0 mg/L为佳[13]。除此之外,焦培培等人以种子无菌苗为试材,研究发现诱导胚根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利用丛芽诱导生根时,诱导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