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诗夜游(新授课)-副本详解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 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主备人:刘伟霞 2016年11月11日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一) 介绍作者苏轼及背景情况导入新课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著有《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 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唐朝的韩愈、柳宗元。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二) 介绍作者苏轼及背景情况导入新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三)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正确翻译课文,并积累字词。 3、学会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4、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特定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5、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 学习指导1: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批注出自然段序(1、2、3…….)和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句(——、----)。 2、完成阅读与批注任务后,请和同桌交流一下所批注的字词彼此是否相同。 3、集体批注重点字词(统一用括号标注)。 遂 寝 与 藻 荇 横 柏 吾 suì qǐn yǔ zǎo xìng héng bǎi wú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二) 重点字词音形: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二) 学习指导2: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整理重点词语的意思,参考课下注释能独立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句意思。 3、随机分配任务,小组合作展示三项成果: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词解释、句子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三) 重点字词整理: 1.解:解开,脱下。2.欲:想。3.户:门。 4.欣然:愉快地、高兴地。5.念:想,思考。 6.乐:名词动用,游乐。7.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8.遂:于是,就。9.至:到.10.寻:寻找。11.寝:睡觉。 12.相与:共同,一起。13.步:散步。 14.于:介词,在。 庭:庭院。 15.空明:清澈透明。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连词,原来是。 18.何:疑问代词,哪。 19.但(1)古义:连词,只是,不过(2)今义:但是,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今义:无所事事的人。21.耳: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四) 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1、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3、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三环节:重难点问题探究(一) 探究指导:请快速阅读文章,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后小组交流展示: 1、根据作者的思路你认为该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3、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几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环节:重难点问题探究(二) 探究指导答案示例: 1、一层:交代时间、地点、夜游的原因。 二层:描绘庭中月光的明澈; 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2、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新授课) 第三环节:重难点问题探究(一)(2) 探究指导答案示例: 3、“庭下如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