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金融改革——一个制度金融学范式的解释框架.pdf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一个制度金融学范式的解释框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一个制度金融学范式的解释框架.pdf

2017年第2期 金 毒虫眵管 允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 个制度金融学范式的解释框架 周治富① 摘要 :我 国经济金融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前一个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结果自然成为后一 个改革时期的逻辑起点和约束条件。因此,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进行大历史和长 周期考察 ,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 中的内在逻辑。本文试图建立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梳理建国 以来至今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下 一 步中国金融改革动向。分析表明,我国二重性质的社会结构和赶超式经济发展战略是最初形 成垄断均衡金融制度的根源;而地方间经济竞争与抢夺金融资源、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内生性金融的成长等因素,则正在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由垄断走向垄断竞争。 展望未来,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我 国金融改革的主基调;金融机构准入的市场化以及金融要素价 格的市场化 ,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两条主线。 关键词 :金融改革;制度金融学;垄断均衡 一 、 引言 现代金融体系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的金融体 系在不断改革中已经度过了近 70年的时间。从制度金融学的观点看,金融体制本无好坏之分, 而且任何金融制度都不是事先给定的,是一个长期变迁过程的结晶 (张杰,2011)。因此,对 我 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进行大历史和长周期的考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在逻 辑 。本文试图建立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梳理建国以来至今的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形成、改革和 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动向。 制度金融学的分析范式将成为本文基本的研究框架。新古典金融学构建的是一个无摩擦、 无交易成本的金融世界 。它把金融组织、金融制度和金融企业家等要素看作既定存在的,而把 ①周治富,金融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 自负。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 总第 62期 金融机构看做黑箱 。按照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金融交易由何种主 体、何种金融组织、在何种金融制度结构下完成并不重要,且都会形成最优的金融资源配置效果。 但在制度金融学看来 ,金融制度是一种节约交易资源与增进效率配置的制度安排,而金融制度 变迁是金融活动中的经济主体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结果。在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中,会受到外 部宏观环境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乃至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基础制度或底层制度的影响。 制度金融学对制度本身持均衡观的看法,认为制度是参与其中的理性经济主体力量博弈的结果, 是一种博弈均衡,并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其分析范式基本上是 “个体主义”和 “演 进主义”的,并且注重对 “过程”的分析。也就是说,不仅关注 “尘埃落定”的结果,而且关 注尘埃是如何落定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研究长周期背景下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 变迁的具体历程,制度金融学是更为合适的分析框架。 对于中国金融改革某一单一领域 (如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国际资本流动、农村信 用社改革、商业银行改革等等)的研究,积累的文献已非常丰富;但是对中国在较长历史时期 内金融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进行研究的文献则较为匮乏。张杰 (1998)将中国早期金融 改革中的国家、产权 、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等因素纳入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是系统考察 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与变迁问题为数不多的早期学者之一。丁骋骋 (2010)将我国金融改革放在 30年和 60年的历史框架下进行分析,提出中国金融改革呈现出 “机构改革一一市场改革一一 制度改革”的强制变迁路径。陆磊 (2014)认为,中国金融改革在过去是以机构改革为主线推 进的,但这一模式在未来十年无法持续,未来的金融改革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增量改革。易纲 (2014)认为,在2020年前,中国金融改革应围绕以下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金融市场的对内 对外开放,另一条是从市场的开放到价格的开放。冯柏和朱太辉 (2o16)从金融稳定与效率的 跨期平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