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思考.pdf
交 流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思考
杨永巧杨云艳 (云南省保山市畜牧工作站 678000)
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动物性蛋白产品满足人们日 解饲料原料的组成及生物学特征, 通过日粮营养调控及合理
益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的同时, 畜禽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 的饲养方法, 降低排泄物中N、 P、 K等元素的含量, 减少臭
生大量废弃物, 主要包括粪尿排泄物及垫料、 病死畜禽、 污 气产生。 一是选择易消化的饲料原料, 可显著提高营养物质
水、 臭味、 污浊空气、 噪声、 场内孳生的昆虫等, 对环境造 的消化率, 降低排泄量, 饲料利用率每提高0.25个单位, 可
成不利影响, 制约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但废弃物含有大量的 减少粪中氮的排出量5~10%, 可节约蛋白质资源又减少氮污
有机物, 又是良好的物质、 能量源, 如何变废为宝, 是各级 染, 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 二是在日粮上按阶段饲养, 根据
农业主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年龄或生理机能变化, 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 使日粮组成
1 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更接近机体需要; 三是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可避免传
1.1 尸体污染 统饲养方式造成营养浪费和污染, 减少N、 P、 K 的排放量;
病死畜禽的尸体会很快分解腐败, 散发恶臭, 污染环 四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环保的添加剂, 可以提高消化率, 减
境, 未经处理的废弃污物中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 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目前常用的有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
处理不当会对水源、 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因素造成很大污染, 2.2 病死和淘汰畜禽的处理
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传播与蔓延。 病死畜禽尸体是一种特殊的疫病传播媒介, 其无害化处
1.2 污水污染 理要严格按照 《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方法》 和 《病害动
污水主要来自冲洗圈舍、 刷洗水槽和食槽的废水, 其次 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这
是职工生活污水。 养殖场的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大 两个规范进行操作。 现阶段, 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应用
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氨氮等浓度很高。 较多、 较成熟的技术。 主要包括: 深埋法、 焚烧法、 堆肥
1.3 粪便污染 法、 化制法。
粪便及散落饲料在圈舍内堆积发酵产生的降解产物与霉 2.2.1 深埋法
变垫料气味及呼出气体混合, 产生恶臭。 这种恶臭主要含有 深埋法适用于有土地资源, 并符合掩埋场地要求的中、
机酸、 氨气、 硫化氢、 酚类和吲哚等物质会影响畜禽生长, 小规模养殖场。 选择远离居民区、 水源、 河流和交通要道的
特别是位于城市近郊或村镇周边的话养殖场周边空气质量及 僻静地方, 地势高燥, 地下水位低, 并能避开洪水冲刷, 土
居民身体健康。 质宜干而多孔, 以沙土最好, 以便尸体快速腐败分解, 场地
2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法 周围最好筑有围墙, 设有加锁大门, 同时设置 “无害化处理
2.1 合理的日粮配制及饲养 重地, 闲人勿进” 等醒目警告标示。 深埋坑长度和宽度能容
精确估测畜禽在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物质需求, 准确了 纳尸体, 从坑沿到尸体表面不得少于2.5~3m, 坑底铺垫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永巧 (1969.10-), 女, 专科, 助理畜牧师, 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杨云艳 (197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