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基.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培基

张培基 zhanfen 张培基 生平 译著及著作 翻译观 翻译风格 生平 张培基先生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早年移居上海,在那里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 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 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 之后,他在华北大学、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 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25年)。 1980年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1991年退休。 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翻译》杂志的“翻译自学之友·汉译英练习”专栏撰稿,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并且极具文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实乃翻译作品的经典,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集结出版,不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文章,而且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还担任过《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同时他也是北京一所民办学校的顾问,作为一名老教育家,他为该校的师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老的译著和专著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先生主编的。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总而言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译著及著作 1955 年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载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 1960年 曹禹《明朗的天》(外文出版社) 1962年 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外文出版社) 1984年 王士菁《鲁迅传》(外文出版社) 1987年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外文出版社) 1999年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64年 《习语汉译英研究》(商务印书馆) 1964年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 《英汉翻译教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年 The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er‘s Handbook   (《汉英口译手册》与加拿大马拉斯匹那学院方面合编) 2003年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三)(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纵观张培基先生的译作,我们可以看出他最经常翻译的应算是中国的文学作品。在翻译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人只能从事以汉语为译入语的翻译;而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工作只能由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来完成才能表达得地道。对于这一点,张培基先生有他自己的见解。他承认汉译英由外国人来搞在语言上有优越性,但他也指出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文化缺乏了解,同样也会译非所云。有许多英文功底好的中国人把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一样翻译得很地道。在这一点上,张先生比较推崇林语堂先生,其英文翻译非常流畅,《浮生六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读来如英文原作。 翻译观 张先生在力求选词得当,语句自然流畅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计较词句上的得失。他把语篇神韵摆在第一位,追求既能完美地表达原文信息、原文功能、又能译出原文的风格与韵味。 翻译风格 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 用词简单、通俗 修辞上力求通俗易懂 逻辑关系清晰 对文化障碍进行增补或诠释 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   ———《朋友》   He also says that I would have nothing to live on once I should lay down my pen. 他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传》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