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锦衣玉食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沦落飘零-南北朝诗人庾信.docxVIP

前半生锦衣玉食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沦落飘零-南北朝诗人庾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半生锦衣玉食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沦落飘零-南北朝诗人庾信

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沦落飘零 ——南北朝诗人庾信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俩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被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之为庾开府。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一方面又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传世。   庾信的人生从他42岁出使西魏算起,可分为两段,前半段雕栏玉砌,意气风发,后半段沦落他乡,几经飘零,苦涩难耐。突然遭遇了家国变故的庾信,在后期诗歌中抒发着难言的愁绪。他就像一位行吟诗人,在北国的辽阔疆域低吟浅唱,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诗歌理想,但也遭遇了诸多无奈与屈辱。 杜甫曾评价说:“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清代学者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提到庾信诗歌的特点:“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庾信滞留在北方后,一直承受着着错位的痛苦。即使受到北周的重用,但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哀江南赋》节选)   《哀江南赋》是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有“赋史”之??。杜甫有诗歌云:“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说出了此赋的特点。   庾信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二十七首,虽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更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 [艺术视窗]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   《列女传图》木板漆画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葬。司马金龙是北魏早期的一位官僚,其墓葬于1965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木板漆画五块。这些木板漆画,每块纵约81.5厘米,横约20余厘米。山西大同市博物馆藏。这里介绍的是拼合在一起的两块。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局部1   此画描绘汉刘向《列女传》故事,配以题记,说明人物身份和情节内容。旨在表彰贤明君主、列女孝子、高人逸士的事迹,宣扬儒家的道德观念,具有劝戒性质。所画内容包括“虞帝舜”“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汉成帝”“汉成帝班婕妤”“卫灵公”“卫灵公夫人”等等。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局部2   此画人物造型形象生动,比例适中,笔简意足,眉目传情。勾线连绵紧劲,人物衣巾的处理疏密组合、轻盈飘动,富于节奏。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局部3   此图设色富丽,工细舒缓,浓淡渲染娴熟,不同于汉魏以来北方画坛所流行的古拙、率意奔放的作风,而与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游丝描具有传承关系。 木板漆画《列女传图》局部4   所用板面涂朱漆地,黑漆勾线,填以黄、白、青、绿、橙色。漆彩容易滞笔,难以运行,要画出如此流利的线条,需要相当的功力。 [史林漫谈] 田氏代齐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历代国君都姓姜。可是,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不再姓姜,而是姓田了。国君血统的变更源于“田氏代齐”这一政治事件。那么,此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陈完逃到齐国。齐桓公很器重他,任命他为“工正”(掌管百工的职位)。陈完到齐国后,改陈氏为田氏。   田氏在齐国不断发展壮大。公元前532年,田氏联合鲍氏灭掉了栾氏,此举得到了齐国公室的支持。为表彰田氏的忠诚,齐国公室将“高唐之邑”(今山东高唐县)封给田氏。有了高唐这块根据地,“陈(田)氏始大”。 齐景公暴虐无道,百姓怨声载道。于是田氏开始收买人心,遇到灾荒之年,就向民众贷粮,并且是贷得多收得少,得到了齐国民众的拥戴。   齐景公死后,其子姜荼继位。姜荼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把众兄弟都赶出了齐国。公元前489年,田氏家族的田乞以此事发难,废姜荼,立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齐悼公。齐悼公任命田乞为国相,执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