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研究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心理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本节主要内容框架: 一、人格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二)建立 (三)发展 (四)现状和趋势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三、主要研究取向 四、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人格心理思想的起源 1、源于对人性的探讨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的六种说法: ★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亚里士多德)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 (世硕) ★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性善论(孟子,董仲舒,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 ★性恶论(荀子、基督教“原罪说、霍布斯) ★善恶混论(扬雄) 2、其他早期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习性论 人格分类思想 理想人格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人格评估 人格分类思想 孔子从智力上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从性格上把人分为狂者,中行,狷者三种;从人生境界上把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五种。 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四体液说;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盖伦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人格形成和发展思想 “染积说”:人格是在各种因素的“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最早提出“染”的概念的是墨子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的能动作用体现为“接受和积累”。对此,荀子用一个概念“积”来表述。其意是说,人只有不断接受,长期积累外界信息,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又说:“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究竟哪些外在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发生“渐染”作用呢?古人认为,家庭、师友、邻里、社区、民族、教育(教学)、圣人之言等都对人格的形成发挥“渐染”作用。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慎交友”、“慎居处”、“慎择师”等等。 阶段说 ???  古人不仅认识到人格的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认识到人格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也就是说,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发生质的飞跃。孔子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淮南子》也写道:“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是强暴, 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这一点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其一致性。 差异说 ???  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所言“生而同声,长而异俗”等,都道出了人格发展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性质的差异。不仅如此,古代思想家还认识到由于发展速度的快慢而造成的早晚差异。如三国魏时的刘劭就说:“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 早期的人格评估思想 ★孔子的“听观法” :“观其所由,察其所举,视其所安”。 ★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魏征的知人“六观”法 :“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庄子的“九征”法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诸葛亮“知人七法”: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实,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约定之意)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些方法都体现了面试、观察、问答、心理测验、气质评价、情景模拟等测评方法和思想。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特定情景,诱导出所要观察的行为品质。 如果以现代心理学观点审视古代人格鉴定方法,则主要有谈话法、调查法、观察法、情境法。除此而外,还有一种方法是活动产品分析法 (二)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西方古代与近代思想史上的有关人格心理学的思想与观点对于现代心理学家创立科学的人格心理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直接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还有重要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这些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心理测量运动,一个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1.心理测量运动 人格心理学并不是直接起源于正统的心理学,因为以冯特为代表的正统心理学只重视研究一般的、普遍性的心理规律而不考虑个别差异问题。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理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其助手金内布鲁克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星体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总是比自己的观察记录慢十秒,认为助手粗心而将其辞退,几年后另一位天文学家贝塞尔注意到这件事, 并加以系统研究。 贝塞尔还根据人们观察时间上的个别差异计算出“人差方程式”,以便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差异能在天文计算中消去,使天文观察记录更加准确。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引起科学界对个别差异的重视。 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