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和谐:诗化的生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心的和谐:诗化的生活.doc

身心的和谐:诗化的生活   作家何立伟为丰子恺画《品茶》配诗云:“总得有这样的时光/让我们坐在如烟柳阴下/坐在声声鸟啼中/品品茶/品品忙碌人生里的闲暇/品品庭院里的落花/品品似曾相识的清风/品品广大无边的季节/和土地深处的歌声。”如此喝茶品茗,是中国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亦是中国茶最鲜明的一个文化符号。   闽地茶道,源远流长,集中华千年茶艺之精粹,承华夏百代品茗之真谛,情趣高雅,求和求真。无论是观音茶道、武夷茶道还是白茶绿茶的品饮,皆讲求雅静,倡内省,寄情山水,融情茶汤,于茶香、茶色、茶叶之中,升华人格,陶冶情操,荡涤心灵,调和阴阳。   宁静致远的氛围,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心田,沁入肺腑,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里升华净化。茶的妙趣不仅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更在于能把人带进一个超脱的境界。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而增添了一丝清静、一点清新、一缕清凉。   人心若茶,在于心境平和。有经验的茶艺师都知道,心境好,才能泡好茶。泡茶前,先活动活动身体,将身体调整好,再做做深呼吸,将一切烦心琐事抛至九霄,身形合一,把握好茶、水、温、时、壶,一杯用“心”泡出来的茶就成了,这就是所谓的“心好,茶味就好”。泡茶讲究环境,讲究泡茶人与环境的融合。浮躁中、喧闹中、混浊中,任谁也泡不出一杯好茶来。古人泡茶,要在松下溪涧的草庵之中进行,现代都市森林之中,且要觅一室空气清新、光线柔和、闹中取静、精致优雅之地才算对得起茶。   茶促和谐,于身心方面,则有它的物质基础。泡上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令人愉悦的芳香,使人心情自然地变得愉快起来,这种感觉就像女士收到一束鲜花一样。据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能通过嗅觉,从而刺激神经系统,使人精神愉快。   中国茶道无论是对茶器、茶具、茶叶、泉水的精选,还是对品茶过程的讲究,如品茶环境氛围的营造、品茶心理素质的调养、品茶鉴赏能力的比较等,都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首先是物求自然。火炉砂铫,紫砂壶及瓷杯,均要本土本色,茶叶茶汤均要本香本味。茶叶,不设色,不加香,色求清淡,味求纯真。本香本味,方可亲近自然、品韵本原。   其次是人求专心。专心方能致“静”。方能与 “天”沟通。 “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修养和体验。 “归根日静”。心“静”,方可虚怀若谷、洞察分毫,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   品茶必须是“忙”着和“闲”着的人“静”下心来。人一旦能达到清明如镜的境地,则可以鉴天地之变,观万物之化。茶使人心静,茶使人智灵,品茶人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通,可通达“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达到“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自由世界。   所以,品茶论易,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交朋结友,一切的人事活动和心灵感悟都可以借助茶来表达。   有位哲人说:品着茶似乎是品味着人生。的确,中国茶道,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蕴含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熏陶,犹如享受着带音乐的日光浴。   杯茗在手,神驰八极,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走向幸福足迹的人生哲理。让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首先,茶性尚情,和爱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诗人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不得有半点玷污。其用涤烦,其功濯尘,属通灵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洁的本性。诗人在赞茶,也是在颂人。借茶而言志。   唐代诗僧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七碗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人品茶的过程是以“自省”精神参悟得“道”的过程。心头郁积的烦恼排除,心境趋于平和,情感得到升华。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盛世,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也成为陶冶情操和友谊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和卢仝等著名诗人都写下了富有哲理的茶诗。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茶诗有50多首。他曾在庐山结草堂而居,过着“架岩结茅屋,断壑开茶园”的隐居生活,使他成为对茶叶生产、采制、煎煮与鉴别样样精通的行家,并以此自豪。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