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三)——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doc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三)——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二、陈旉《农书》对复种制度的有关论述
南宋 时代 ,以长江下游地区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初步 发展 为标志的复种制度的发展,在 中国 传统农学中已有所反映。陈旉《农书》不但记载了稻麦复种等技术 方法 ,而且在 理论 上有所 总结 。六种之宜篇云:
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尚何匮乏之足患,冻绥之足忧哉! .L.编辑。
这里讲的是按时宜安排种植次序,在作物可以生长的季节中把耕地安排得满满的,使之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其中就包括稻麦复种在内。这是对当时以稻麦复种为代表的复种轮作等农业生产经验崭新的理论概括,在中国农学史上是空前的。《吕氏春秋》、《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都没有谈大田复种 问题 ,唯有陈旉《农书》谈了这个问题,并概括出精彩的理论。这是耕作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陈旉虽然对稻麦复种等新鲜经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总结,但他总结的技术仍然带有一定地区的和时代的局限性。
从复种的 内容 看,当时复种的主茬可能是收获较早的晚稻(关于这一问题,下文还要作比较详细的论述)。此外,其他的旱作物也可能作为前茬;据六种之宜篇所述,麻枲(正月种,五、六月收获)、粟(二月种,七月收获)、早油麻(三月种,七月收获)、早豆(四月种,七月收获)收获以后都可能再种一季庄稼。后作则是豆麦蔬茹,并不完全是麦类。从六种之宜篇看,所谓蔬茹,主要可能是是萝蔔和菘菜。这种情况在其他材料中也有反映,如曹勋《山居杂咏》: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晩禾亦云竟,冬菜碧相连。讲的是冬麦收获后种晚稻,晚稻收获后种冬菜。总之,不是每年都刈稻种麦,不是严格的稻-麦一年两熟制。
从复种的范围看,陈旉《农书·耕耨之宜篇》提到各类土地耕作方法:平坡易野耕翻后冬浸;山川原隰多寒之地,冬耕晒垡;晚田冬闲,准备春耕;只有早田才在收获后复种。可见,当时只有一部分土地种植越冬作物。
从水改旱的技术措施看,陈旉《农书》指出这种复种制的好处是: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按指免去明年的春耕工夫);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把熟土壤而肥沃之放在首位,可见作者对水旱轮作培肥土壤的作用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但是,水改旱如何进行?陈旉只提到耕治晒暴,加粪壅培,没有提到后来广泛采用的起垄开沟等技术措施。如果是低田种麦,光是耕治晒暴,加粪壅培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陈旉《农书》用作复种的早田,应是一种地势较高的田。它基本上没有接触和反映低田水改旱的技术,这是陈旉《农书》的局限性之一。
总之,陈旉《农书》不但记载了当时大田复种的方式,而且从理论上作了概括,这在中国农学史上是空前的,是复种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但陈旉《农书》所载仍属稻麦复种制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没有充分反映低田稻麦复种的技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宋代与冬麦复种的是早稻还是晚稻?
陈旉《农书》的早田指什么?有的学者把早田等同于早稻田或早稻,据此判断宋代稻麦复种中与麦类复种的是早稻,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划分稻麦复种的发展阶段。如日本学者北田英人提出宋代江南的旧二作制是早稻与冬麦复种,种在高田;明清的新二作制是晚稻与冬麦复种,种在低田[1]。中国农业遗产 研究 室编写的《太湖地区农业史稿》也把从早稻与冬麦复种转变为晚稻与冬麦复种作为明清时代太湖地区稻麦复种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其实,在稻麦复种中,早稻是很难与冬麦搭配的。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大体是按成熟期区分的。由于各地气候不同,所据历法也不完全一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过也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大体说来:早稻六月或七月成熟,以七月成熟的较多[3];晚稻九月乃至十月收获,早熟的可在八月收获。兹略举数例:
早禾收以六月,中禾收以七月,晚禾收以八月。(《宋会要》食货58之24)
大率西昌俗以立春、芒种节种[4],小暑、大暑节(六月)刈为早稻;清明(三月上旬)节种,寒露、霜降节(九月)刈为晚稻。(曾安止:《禾谱》)
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沈括:《梦溪笔谈》卷26)
明之谷,有早禾,有中禾,有晚禾。早禾以立秋(农历七月初)成,中禾以处暑(农历七月底)成,中最富,早次之。晚禾以八月成,视早益罕矣。(绍定《四明志》)
由于当时的中稻实际上是成熟较晚的早稻,所以有的人仅作早晚稻的区分,把中稻归为早稻一类了[5]。宋代水稻的生育期一般偏长,若按北宋曾安止《禾谱》所载,水稻的全生育期,早稻为150-165天,晚稻为180-200天。陈旉《农书》说:高田早稻[6],自种至收不过五六月。亦大体一致[7]。我们取其最低标准--姑把早稻生育期设为五个月。若收获期为七月下旬,则播种期应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