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真正的教师-李镇西.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真正的教师-李镇西

“读”真正的教师——李镇西 袁革霞 认识李镇西,那是一个暑假带儿子闲逛书城时,发现了李镇西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开始的。《爱心与教育》让我读到了李镇西,认识了李镇西,更多的是感动于李镇西。之前,只是模模糊糊地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没有更多的了解。之后,看到更多的是有关李镇西的报道、文章、著作,《花开的声音——我班的故事》《风中芦苇在思索》《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那是一个个真实李镇西的写照,那是一个真实李镇西成长的轨迹。通过阅读让我认识了李镇西,通过阅读让我无比敬重李镇西,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YES!我成了李镇西的“粉丝”,一点没错!李镇西,一个真正的教师! 读李镇西本人。(暂且让我引用李镇西本人的简历) 李镇西,四川人,出生于1958年,年轻时在农村插过队,恢复高考制度后,他考上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2000年,已不再年轻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研究生考试,拜在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的门下,读教育哲学专业,三年后拿到了博士学位。学成归蜀后,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可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半左右,他语出惊人:“我离不开学生,我还要教语文,还要当班主任!”于是乎,抛却政府机关的清闲,供职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任该校副校长,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就是为该班而作)。 当然他的头衔、职务、光环也是不少的,什么“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4年9月,被成都市公众评选为“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 人称“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代陶行知” !如此多的光环,让人看了不竟有些眼红,但是,当细细品读李镇西时,品读李镇西的付出和耕耘时,你所看到的这些光环与荣耀就远远比及不上了。更令人羡慕的是,李镇西拥有一大群以兄弟或以父亲相称的心灵相通的学生。李镇西,你为何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你的秘密何在? 读李镇西的爱心和童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李镇西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式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一位学生家长看到李老师的单生宿舍里除了书桌、书架和床以外,唯一的炊具便是煤油炉,心疼地对李老师说:“你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加强营养啊。”第二次来的时候,给李老师提来了一筐鸡蛋。李老师推脱不掉家长的一番心意,又觉得心里不安,便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定时用煤油炉给这位家长的孩子汪斌煮一个鸡蛋,然后告诉汪斌这是他爸爸托他给你煮的鸡蛋。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煮完最后一个鸡蛋。如果没有李老师那份对学生深层次的细腻的爱,汪斌恐怕很难吃到李老师每天煮给他吃的鸡蛋,这就是李镇西式的爱。李镇西在最后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一文中讲到,“严格说来,写《爱心与教育》时,我首先想记录的是学生对我的爱,因为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是啊,爱是相通的,我们对孩子有几份爱,或许我们会从孩子那里得到双倍甚至成倍的爱。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爱,缺少只是感受爱的心灵。任何一个教育者,只要稍微细心一些,就可以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清晨学生一声亲切的问候;出差时,学生那眷恋的眼神;甚至是学生在你耳边一句亲热的悄悄话…… 父亲节,李老师会收到他所带班级全体儿女的贺卡: 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 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 您的高95级(1)全体儿女 1993年父亲节 李老师的生日和学生的生日是他们共同的节日,每个学生的生日都有李老师真诚的祝福。李老师的每次生日,也都有他学生的诚挚问候。很多次沟通和教育,李老师采用书信的沟通方式,书信的最后李老师每次署名都会署上“你的朋友李镇西”。毕业留言本,学生亲切地称呼李老师为镇西兄。那一份份来自的学生的爱,那一份份来自的学生的情,李镇西承受了太多、太多。以他自己的话说,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因为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因为李老师有了那颗善于感动的心,因为李老师有了那一片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李老师才能感受那么多的爱。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李老师说:“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爱学生,就必须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