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词大全网
第一编 先秦文学(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先秦文学主要现象和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先秦文学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学难点】先秦文学与整个文化浑融共处的现象和特点
【学时数】学时
中国古代文学史断限:上古——近代,概括划分为:
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 先秦时代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文学尚未从文化中分离出来,所以先秦文学的形态也呈现出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
三 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夏、商两代,原始宗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巫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史官是另一类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职能原来也是宗教事务,后来巫史分途,史官的职掌遂偏向人事。《尚书》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历史散文最早的创作。
周革殷命之后,巫术文化被礼乐文化取代,是所谓“以德代天”。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关切超越了宗教关怀,史官文化崛兴,诞生了《左传》这样的历史散文的杰构。一些伟大的文化巨人提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出现了《论语》、《老子》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
西周时期,学在王官,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战国之后,周室衰微,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阶层兴起;知识传授突破贵族的垄断,民间讲学之风盛行,是所谓“礼乐下行”。学派蜂起,诸子驰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他们主张各异,文学观念和风格也异彩纷呈,产生了与前代迥异的散文和诗赋。
四、推荐教材
A、《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版
B、《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C、《中国文学通史》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D、《中国古代文学史》 罗宗强、陈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E、《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第二章 上古神话
【教学目标】神话的产生及其性质特点、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的思想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神话的精神
【学时数】学时
上古神话可以简单区别为自然神话和古史神话两类。前者诞生很早,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包括了最早的山精树怪之类的物灵神话和较系统的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等等;后者则是历史的神话化或神话的历史化,接近于传说,包括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神话等等。
四、神话象征性、隐喻性的思维特征
1、初民的心智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明确区分思维主体和客体,在人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互渗”的关系。
2、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形成以我观物的思维特征。
3、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时间、方位等抽象概念依照特定的情感体验,被表现为各种的神灵及其活动。一部分神话形象则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组合而成。
4、神话思维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5、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神话则是集体意识的产物。
五、神话的影响
神话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抗争精神象征隐喻的思维特征夸张想象幻想的浪漫艺术
1、神话为后世提供了取用不尽的创作素材。
2、神话的原始思维方式为后世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而神话世界所创造的原型意象则成为文学血脉中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神话的历史化和仙化
第三章 《诗经》
【教学目标】《诗经》的、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风雅颂;赋比兴;思想艺术特色;成就和影响
【教学点】《诗经》的思想文化艺术内涵;风雅、比兴传统
【学时数】 1学时
《诗经》中诗产生的时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三百零五。西周初年春秋中叶、《诗经》的《诗经》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篇。雅分大雅和小雅,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篇。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称《诗》《诗三百》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是五经之一《诗经》之名,也始见于西汉、《诗经》中诗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诗地域很广,涉及到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诗经》的编集 采集采诗、献诗之外,《诗经》中的一些“颂”诗可能是出自巫史对古祭歌的加工改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用氧生产工艺规程.doc VIP
- 200吨汽车吊书说明书.pdf VIP
- 0.中国中铁建筑施工典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工作指引宣贯材料.pptx VIP
- 2025年河北唐山市路南区专项选聘教师16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nbellRC系列半封闭螺杆压缩机产品样本-RC系列.PDF VIP
- 15J401 钢梯标准图集.ppt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六年级第2课整理与收纳居室整理与清洁学会消毒 教案.docx VIP
- 技嘉主板H610M S2 DDR4 (rev.1.1)用户手册简体中文(版本 1001).pdf
- 2025年河北唐山市路南区选调教师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演奏技巧分析5300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