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48张振林先生学术述略之一
張振林先生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和對金文研究的兩大貢獻
――張振林先生學術述略之一
陳英傑
說明:原刊《中國文字》新32期,2006年12月。
【摘要】本文總結了張振林先生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即關於漢字意類符體系和造字法的形成和發展的理論 ,以及在金文研究領域所作出的兩個貢獻――銅器斷代和銘文校讎。
【關鍵字】意類符體系 造字法的形成和發展 銅器斷代 銘文校讎
張振林先生,廣東省興寧縣人,1939年12月15日(陰曆11月5日)生,著名古文字學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生于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留校,在容希白(庚)、商錫永(承祚)兩位著名古文字學家門下當研究生,是二老的入室弟子。余於2001年9月就讀中大,忝列先生門下,時承過庭之訓 ,無奈,余性駑鈍,於先生之學十之未得一二,今僅就耳目之濡染、心之所感略述之。
先生在金文釋讀、簡牘文字、鳥蟲書、戰國文字、古文字資料的語言學研究以及文字學理論等方面均有獨到的發明和貢獻 ,今我們主要是談一下先生在文字學理論方面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以及在金文研究領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
一、一個重要學術思想
關於漢字意類符體系和造字法的形成和發展的理論是先生最獨到的理論發明,是先生學術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先生為中國文字學研究所作出的極為重要的理論貢獻。這個思想肇始於廿世紀六十年代(先生讀研究生的時期),在七十年代末撰寫的《試論銅器銘文形式上的時代標記》一文中正式提出,先生在同期撰寫的《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語氣詞》一文把此理論運用到語氣詞研究實踐的個案之中。2001年10月發表的《古文字中的羨符――與字音字義無關的筆劃》一文以“羨符”為切入口對這個理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論述和總結 ,是一篇凝聚先生數十年研究結晶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理論文獻 ,它以整個宏觀的中國文字學史為立論基礎,根據漢字構字機理和文字所處時代背景綜合研究,廓清了古文字研究中“羨符”和戰國文字異形形成的兩個重大理論問題。同期寫成的《戰國期間文字異形面面觀》是對《羨符》一文的重要補充和深化。
這個理論應該說還包括兩個子理論――文字內部發展的不平衡理論和漢字偏旁曾有過試用、濫用的觀點。這兩個子理論是上述核心理論的基礎,是先生關于漢字意類符體系和造字法的形成和發展的理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字內部發展的不平衡理論指出,“儘管文字的結構和書寫形式的變化是漸變的,不是驟變的,舊因素的繼承總是多於新因素的產生,即大多數的字,經歷很長時間,改變不顯著”,但“不同時期總是有一些變化較大的字或變化較大的偏旁,儘管其為數不會很多,但它卻可以造成不同時期的文字風格”(見《標記》53頁)。這一點是先生《標記》一文立論的理論前提 。先生反對“把金文籠統地、靜止地當作一種書體,同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等相提並論,錯誤地把不同時期的字體與同一時期的異體混合在一起,因此得出金文是象形字,異體字甚多,偏旁多而不穩定等不大正確的結論”(見《標記》54頁)的做法。文字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是文字固有的客觀規律,“必須用不斷發展(動的)和分階段(靜的)相結合的觀點”(《標記》88頁)來看待文字的發展,否則得出的結論是不科學的,不符合文字發展的客觀實際,從而有可能忽略一些特有的規律性的東西。
漢字偏旁曾有過試用、濫用的觀點,意思也就是漢字偏旁有一個從雛形、試用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比如西周中期以“車”字為構件的漢字組合中,“車”字有繁有簡,可有“車”旁,也可沒有,這是偏旁試用期最典型的反映。到了西周後期,“車”字繁簡二體都被有意識地用作偏旁,構成一批新字,“車”字作為偏旁進入穩定成熟期。春秋以後,“車”繁體淘汰,單字和偏旁都使用簡體“車”,這說明“車”字作為偏旁的穩定成熟過程在春秋時代才完成(見《標記》70-71頁)。有的試用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淘汰(見《標記》77頁)。所謂濫用有兩種情況,同一字用不同的意符構字和重疊使用多個意符(跟具有分化多義字作用的增加意符的情況有別),前一種濫用的後果是造成意類符的通用、換用,後一種濫用造成漢字的疊床架屋和無謂的繁複,尤其在用字人數激增、用字範圍擴大的歷史時期,跟文字的簡便易寫、易認的發展趨勢相違背,到後世必然規範簡省其中一個意類符(此段論述參考《羨符》134頁)。濫用是試用造成的一個必然結果。于試用、濫用,先生雖未加深入論述,但它于文字學史的意義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它第一次闡釋了漢字史上的意類符通用及偏旁重疊現象的文字內因。
文字是為克服語言的局限而產生的代用品――可視符號 。文字是為記錄語言而存在的,受語言規律的制約。關於文字的起源,有一種書畫同源論,它認為可以不通過語言而可以用形象思維直接理解字義,這是不正確的。圖畫內涵具有不確定性,語言則不同。圖畫與文字不是一碼事,圖畫不能準確地記錄語言,儘管能表達某種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羧酸酯(第2课时)学案.doc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酯(第一课时)学案.doc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英语外研版Book8Module3ForeignFoodPeriod1学案.doc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英语外研版Book8Module3ForeignFoodPeriod2学案.doc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英语外研版Book8Module3ForeignFoodPeriod3学案.doc
-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doc
-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节有机合成(第一课时).doc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化学《有机合成》学案.doc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化学《氨基酸、蛋白质》学案.doc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化学《糖》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