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心理教育
浅析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后红梅
(兰州市西固区杏胡台小学,西固,730060)
摘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 家校教育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心理健康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社会的紧张、拥挤、污染、攀比、竞争和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错中的冲撞带来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诱惑。使未成熟的小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困扰。因此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就目前状况而言,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教育应该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因此,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基础。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首选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
生活态度。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前提。孩子具有了这种品质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学习。
2.父母要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尊敬。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能够接受教育的前提。父母应潜移默化地向孩子灌输这种思想,使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能够高效地开展。
3.父母应注重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以及心理状态,以便于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有侧重点的教育孩子。也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有些许了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是一种促进。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比较宠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家长一定要注重切忌把这种宠爱,演变为溺爱。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向家长阐述这种思想。要避免由于家长的溺爱,培养出孩子任性、自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在笔者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在她三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当年又再婚。她和爷爷奶奶生活。从她能记事起就生活在充满战争的家庭里,爸爸、继母、奶奶三天两头打着罗圈架,而从此孩子便在缺乏爱的打击下长大。她变得孤僻、害怕、失落、封闭、自卑,当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的家庭时,她总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心藏起来,从不插言一句,深怕有人问她家里的事情,有时会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作为一名学生,她的成绩却是名列前茅,她敏捷的接受力,刻苦的钻研精神得到了任何一届老师的称赞和器重,对学习的执着使得大家没办法打扰她,她成功地掩藏着自己,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从小养成自卑却始终困扰着她,使得她对交往有着由来已久的恐惧,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醒。
面对这种种现象要教育孩子:
1、正确看待自己
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教育孩子,当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这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忙,环境的助力。切记不要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只有全面的、客观的、历史的比较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要使自己做到:自强、自力、自知、自控。
2、培养谦虚美德
陈毅元帅曾有诗一首:“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告诉我们谦虚和骄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谦虚的美德历来被称作“一切美德之冠”,越是有知识的人,越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正是这个道理。俗话说得好:“越饱满的谷穗,越是低下自己的头”;田里面,高高扬着自己头的一定是稗子。谦虚的人既尊敬他人,也受他人尊敬,拥有这种利人利己的美德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引导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心智不健全,思维能力不够,生活经验不丰富等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感性的认识,产生盲从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并把这种引导时时刻刻贯穿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1.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人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