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拍摄的“势”与“式”.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新闻拍摄的“势”与“式”.doc

PAGE  PAGE 4 电视新闻拍摄的“势”与“式”   什么是电视新闻拍摄的“势”与“式”?让我们先从获得2007年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新闻《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说起。在评选新闻奖的时候,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条电视新闻生动地表现了总书记关怀智障儿童的情怀。画面细节鲜活,让人如沐春风。作为这条新闻的拍摄者,笔者最深的感触是,这条新闻比较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新闻拍摄中的“势”与“式”。例如总书记与小朋友一起玩传递球的游戏。按惯常的处理方法是用一组连续不断的镜头来表现,这是“式”。但在现场,当时笔者用了一个长镜头来表现。拍摄的位置是在传球圆圈的中间,镜头跟着球的传动横摇。但球由总书记传的时候,镜头却停了下来,定格于一个特写镜头,直到总书记为特奥队员加油并鼓掌为止。这就是掌握了整条新闻的“势”,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  ???我们所从事的电视新闻拍摄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日常的拍摄对象,环境千变万化,每天都可以产生很多拍摄心得。但一直困扰我们的是,这些心得究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若有,表现在哪里?从事新闻拍摄时间较长的同事往往又会有另一种困扰,即当自己拍摄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拍摄的招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钻进了死胡同。因为每一次的拍摄总是在按部就班,依自己的习惯走老路,在用自己早已掌握的“式”作茧自缚,落入俗套。于是渐渐地失去了拍摄的激情,遑论创新、创作?   假如换一种视角,跳出既有窠臼,撇开一招一式,从更高的层次――一条新闻整体的“势”来考量,就能发现一片新的天地。所谓“势”,其实就是境界。“势“是总体的感觉,如同最美的五官组合并非天下最美的脸庞一样(甚至很有可能是难看、丑陋),如同不同男人对美女有不同的审视眼光一样。眼光有远近,境界有高低。在《庄子》的《逍遥游》里有这样的故事,两个修道的人,肩午问连叔,有个不可思议的人,他可以不吃饭、不喝水,还可以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你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呢?连叔说,有这样的人,你是因为没有博大的眼界和胸怀。这样的人的确存在,他可以磅礴万物,做起事来气定神闲。大旱之年可以做到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样的人他身上的皮屑就可以捏一个尧舜。这个人就有这样的道德和功力。这是很有寓意和哲理的,值得我们咀嚼、思量。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和眼力。那么是什么决定我们拍摄电视新闻的眼界和境界呢?可以说,“势”靠觉,“式”靠悟。佛家有“觉悟”的说法。“觉”是刹那的醍醐灌顶,“悟”是千百回的求证摸索。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那是“觉”。迦叶听佛祖传道而微笑,那也是“觉”。达摩面壁九年那是“悟”。我们在平时的拍摄实践中,会从一次次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各个指导自己拍摄的心得,这是“式”。在对“式”的掌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拍摄过程的总体把握,这是“势”。没有对一招一式的量的积累,我们不会有刹那的觉悟。一项项的“式”是那样的具体真切,而“势”对我们又是如此的虚幻。所以,对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工作中,先求得具体实在的“式”的体会,先做一个好的技师。记得在我刚从事新闻摄像工作时,每天对扛着的摄像机充满仇恨。恨这倒霉的摄像机怎么这样沉,等于是扛着哑铃在锻炼。可心里也明白这铁疙瘩今后就是自己吃饭的家伙,逼着自己习惯、忍受。可是,天长日久,竟有了感情。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我开始钻研它的门道。一条,两条,越来越多的心得记满我的笔记。原来这里还是一片大好天地。   “式”有千条,“势”存一理。这“势”却是我们从工匠向大师转变的关键。获得二者的路却只有一条,刻苦的实践探索与不断的思考总结。我们总是在获得“式”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势”的境界。有这样的境界,拍摄才获得创作的自由。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拍摄经历,在初期,不断为自己获得拍摄的心得而窃喜。其实那时自己只是一个空空的水桶。“井底之蛙”的故事里,东海之鳖对井底之蛙说,我来自大海。上千里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八千尺不足以形容它的深。十年中九年大旱,海面也不会降一分。八年中七年大涝,海面也不会升一寸。这才是大境界。“养生主”中的寓言,《庖丁解牛》中,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并说,如果能有更高明的眼界,我能从道上推导,而不仅仅依凭技巧的话,三年之后,我就不见全牛了。而是透过牛皮、牛毛,可以看到骨骼和肌理的走向,可以用刀准确地进入骨骼的缝隙,可以让肉在我游刃有余的运动中,如泥委地。   在现实的拍摄实践中,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看待拍摄对象,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对“势”的认识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方式,这颇有“禅”的味道。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参天的大树长成受人参拜的神木,只是因为做什么也不行。所以我们的拍摄取舍,不必在意个别镜头的得失,更不要因为个别的镜头影响拍摄的情绪。尤其在有多家媒体共同采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