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下的且末绿洲.pptx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山下的且末绿洲

神山下的且末绿洲2016年07月18日20: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毕然 车尔臣河 当我坐上开往且末的汽车时,仅仅是一个念头、一个;电话和一个机遇。也许是天启,一路引领我进入且末,进入昆仑山下这片被车尔臣河滋养下的小绿洲。从若羌县到且末县有412公里路,这一路空旷;寂寞,沿途几乎不见人烟,满目戈壁、荒漠,生命的迹象似乎隐遁。我们只遇到了两辆拖拉机、一辆大东风,还有空中一只盘桓飞翔的苍鹰和一只拼命;奔跑的黄羊。可是同行的江海波却说,现在这条国道315线已经修得非常好了,来自巴蜀之滨的他在且末生活工作了将近二十多年,说起这条与外界;连结的路自然是深有感触。 且末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书》里,为“沮末国”,《三国志》写作“且志”,隋代为“且末郡”,唐代为播仙镇。《;大唐西域记》称“折摩驮那古国”,“折摩驮那”是原音,译名其意有两种:一为部落名称,据史书载:“尧舜时期,江淮荆州一带的三苗部落,被尧;击败迁到甘肃河西走廊与敦煌的三危山一带。与当地的民族融合为羌人的祖先。其中的折摩驮那部落受其他部落的侵袭被迫而迁,定居车尔臣河流域,;“折摩驮那古国”(且末国)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折摩驮那是部落首领的名称,车尔臣才是部落的名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黄文弼、苏北海持后一;种说法。 由于是从楼兰的地界出发奔向且末,一路上我很难不从楼兰人的角度去揣度且末。那一片陌生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在那里等待着古楼兰人四散;奔逃的慌乱,又有什么在那里等着我一个痴迷于楼兰的女子? “且末国,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古籍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让后人得知:鄯善国被强兵攻破后,;国王比龙率一半民众投奔且末。热风、流沙、老驼、毒日……一幅慌不择路、无计可施的窘迫景象。楼兰人国破家亡、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且末这片绿洲;宽容地接纳了他们。 几个小时的时间,我来到了且末——这座离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近的城市。街上的维吾尔族很多,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馕铺和品种丰富的水果摊。虽然只有几百公里之遥,城邦之间的差异却极为鲜明。这个被誉为“天边小县”的县城规模不大,曾有人戏称一个;馕从东城滚到西城还是热的。 虽然且末三面环沙,被称为离沙漠最近的城市,可谓黄沙与绿洲仅有一水之隔。可是这片绿洲草木丰茂,十月的天气,;秋高气爽,除了中午炽烈的阳光、紫外线强、干燥之外,且末显得宁静而惬意。一株株蓬松叶冠的馒头柳随风摇曳,花红柳绿,在穆孜塔格宾馆前的花;池前我看到了一丛绿白相间的花束,细长的叶片、优雅的花茎,花瓣与叶片相辅相成,色调分明,仪态不凡。后来才知道那是六月雪,原本生在江南的;花卉竟然在沙漠边缘开得如雪如云。 经过且末大巴扎的十字路口时,人来车往,看得出这里是城市的中心繁华地段。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将这座静;谧的小城涂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暮色中的清真寺,穹形拱顶上的弯月闪闪发光。巴扎上各种干果琳琅满目,花团锦簇的丝巾、各式各样的小花帽、金;光闪闪英吉沙小刀,还有且末玉。 来到且末,且末玉似乎是这片土地上灵魂。在玉石大巴扎、在昆玉宾馆门前、在玉石一条街上,且末玉以一种神话;的方式占据了且末人的生活。许多人依靠着得天独厚的玉矿资源暴富,一家老小依靠着石头生活。玉石和红枣成了当地人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和;田玉的发展史中,且末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贯穿在和田玉的发展全过程中。椐东汉班固《汉书》记载:“于田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罗布泊)”,“河源出焉,多玉石”。且末古代在于田国之东,“水东流,注盐泽”的第一条河流就是且末县内的车尔臣河。 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沙昌省(今且末)境内有八条河流,出产玉石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地的大宗输出品”。可;见且末玉石在宋元时期就已大量开采。 《新疆志物》记载曰:“于田产玉之山,20世纪70年代,在且末、于田、玛纳斯等地建立了玉石矿,在且;末、和田、喀什等地恢复了收购站。”由此得知,且末就是和田玉的主产地之一,且末玉就是和田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楼兰古墓中出土的几块古玉石;,据考证是祭祀用的,在几千年前,玉作为神物已经在昆仑山下的先民中备受推崇。 且末是古代“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均在此地,可谓历史悠久。且末玉矿主产青白玉和白玉,贯有“和阗美玉,且末为上”的说法。 在县穆孜塔格宾馆的;大厅,有一块重达1502公斤的“玉石之王”,这块看似其貌不扬的玉石以其巨大的体重矗立在昆仑山下,成为且末县的宝物。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