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经学分立时代.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经学分立时代

六、經學分立時代 自劉、石十六國并入北魏,與南朝對立,爲南北朝分立時代;而其時説經者亦有“南學”“北學”之分。此經學之又一變也。《北史·儒林傳序》曰:“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並主於毛公,《禮》則同遵於鄭氏。”案南北學派,《北史》數言盡之。夫學出於一,則人知依歸;道紛於歧,則反致眩惑。鄭君生當漢末,未雜玄虛之習、僞撰之書,箋注流傳,完全無缺;欲治“漢學”,舍鄭莫由。北學,《易》、《書》、《詩》、《禮》皆宗鄭氏,《左傳》則服子慎。鄭君注《左傳》未成,以與子慎,見於《世説新語》[1]。是鄭、服之學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鄭,學出於一也。南學則尚王輔嗣之玄虛,孔安國之僞撰,杜元凱之臆解,此數家與鄭學枘鑿,亦與漢儒背馳。乃使涇、渭混流,薰、蕕同器,以致後世不得見鄭學之完全,並不得存漢學之什一,豈非談空空、覈元元者階之厲乎[2]!南方玄學不行於北魏,李業興對梁武帝云:“少爲書生,止習五典,……素不玄學,何敢仰酬!”此北重經學不雜玄學之明證。南學之可稱者,惟晉、宋間諸儒善説禮服[3]。宋初雷次宗最著,與鄭君齊名,有雷、鄭之稱。當崇尚老、莊之時,而説禮謹嚴,引證詳實,有漢石渠、虎觀遺風,此則後世所不逮也。其説略見於杜佑《通典》。 [1]《世說新語》卷二《文學》:“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已注傳意,漢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2]《詩經·大雅·桑柔》“誰生厲階”,毛傳:“厲,惡也。”又《瞻卬》“維厲之階”,鄭箋:“階,所由上下也。”按階之厲猶言導之於惡也。 [3]禮服指《儀禮》中之《喪服傳》。晉、宋諸儒説禮服之書,其目詳見《隋書經籍志·經部·禮類》。 《北史》又云:“漢世鄭氏並爲眾經注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説。鄭,《易》、《詩》、《書》、《禮》、《論語》、《孝經》;虔,《左氏春秋》;休,《公羊傳》;大行於河北。”案漢儒經注,當時存者,止此三家;河北大行,可謂知所宗尚。而據《北史》,河、洛主服氏《左傳》外,不聞更有何氏《公羊》;且云:“《公羊》、《穀梁》多不措意。”《儒林傳》載習《公羊春秋》者止有梁祚一人;而劉蘭且排毁《公羊》。則此所云《公羊》大行,似非實錄。《公羊傳何氏解詁疏》二十八卷,《唐志》不載;《崇文總目》始著錄稱,不著撰人名氏,或云徐彦;而徐彦亦不知何代人。近人王鳴盛謂即《北史》之徐遵明;以其文氣似六朝人,不似唐人所爲[1]。洪頤煊引疏司空掾云“‘若今之三府掾’,三府掾,六朝時有之,至唐以後則無此稱矣;此疏爲梁、齊間舊帙無疑。[2]”姚範云:“隋、唐間不聞有三府掾,亦無三府之稱,意者在北齊、蕭梁之間乎?[3]”據此二説,則以爲徐遵明,不爲無見。惟據《北史》,遵明傳鄭《易》、《尚書》、三《禮》、服氏《春秋》,不聞傳何氏《公羊》,其弟子亦無傳《公羊》學者;則謂彦即遵明,尚在疑似之間。《公羊疏》設問答[4];梁有《公羊傳問》九卷,荀爽問,魏安平太守徐欽答;又晉車騎將軍庾翼問,王愆期答;其書在隋並亡,或即徐疏所引。王愆期注《公羊》,以爲《春秋》制文王指孔子,見《書·泰誓》疏引[5];兩漢人無此説,亦未可據。 [1]王鳴盛《蛾術編》卷七“《公羊傳疏》”條:“《公羊疏》必徐遵明作。義疏則最善者《公羊》。……無休則無《公羊》,無《公羊》則無《春秋》也。《公羊》無疏則堙滅,故以爲各疏之冠也。”又阮元《春秋公羊傳注疏校勘記序》:“王鳴盛云即《北史》之徐遵明,不為無見也。蓋其文章似六朝人,不似唐人所為者。”皮錫瑞所云蓋本此。 [2]引語見《讀書叢錄》卷六“《公羊疏》”。 [3]引語見《援鶉堂筆記》卷十三“經部《春秋公羊傳》”。按“蕭梁之間”,“間”字原文作“前”,皮錫瑞引蓋誤。 [4]徐彥《春秋公羊傳疏》多用問答體,茲舉一例。如書題下云:“問曰:‘《左氏》以爲魯哀十一年,夫子自衛返魯;十二年,告老,遂作《春秋》;至十四年經成。不知《公羊》之義,孔子早晚作《春秋》乎?’答曰:‘《公羊》以爲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後,得端門之命,乃作《春秋》,至九月而止筆。《春秋》説具有其文。’” [5]《尚書·泰誓序》孔穎達正義:“《春秋》之王,自是當時之王,非改正之王。晉世有王愆期者,知其不可,注《公羊》,以爲《春秋》制文王指孔子,非周昌也。” 《北史》又云:“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蓋唐初人重南輕北,故定從南學;而其實不然。説經貴約簡,不貴深蕪,自是定論;但所謂約簡者,必如漢人之持大體,玩經文,口授微言,篤守師説,乃爲至約而至精也。若唐人謂南人約簡得其英華,不過名言霏屑[1],騁揮麈之清談[2];屬詞尚腴,侈雕蟲之餘技[3]。如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