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塔通天塔.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宁塔通天塔

大运河在隋唐和元朝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扩修。在隋唐,是以洛阳为大运河运输网的中心。在元朝把大运河的运输中心改在了大都。 隋唐时期的洛阳城,洛河贯通整个城区,洛河两岸成为各色物资的集散地。;二、永宁寺的历史;1.永宁寺的国家政治象征意义;(2)永宁寺的选址也彰显其在北魏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据杨街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其寺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临御史台。”灵太后将国家大寺—永宁寺建于铜驼大街西侧,中央官署区的核心地带,无疑是将一座宗教寺庙摆上了与中央官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在无形中向人们昭示:皇家大寺与世俗衙署享有同等权威。佛教的精神统治地位由此得以彰显,永宁寺则俨然已是北魏王朝实施精神统治的权威机构。;(2)永宁寺的寺内布局也体现其政治形象象征的特点。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建筑特色四面筑院墙以长方形院落构成一个闭合空间,利用中轴线将山门、木塔、佛殿等单体建筑紧密排列在一起,木塔两侧布置僧房,四门直对木塔,这种严谨规整、讲究对称的建筑布局形制,显然是借鉴了两汉以来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平面十字对称的形制。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2.北魏中后期佛教的盛行;三、永宁塔的建筑风格;永宁寺塔于神龟二年(519年)建成,在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为大火焚毁。永宁塔的建筑样式是中印结合的塔楼式佛塔。杨街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这样描述永宁塔:“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据《水经注》云:“浮屠下基方十四丈,自金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杨鸿勋前后两次对永宁寺木塔进行了复原研究,杨鸿勋认为郦道元《水经.谷水注》所记塔高49丈的说法比较可信,木塔复原高49丈,合133.7米,加塔刹高54丈许,约为147米。自由女神像的加基座的高度为93米,兰州白塔山的白塔为17米,相当于八个半白塔的高度。在距今1500年,建筑如此高的木建筑,难度之大,技艺之高,让人惊叹。其中最显著的部位就是佛塔的主体建筑—楼阁式塔身。永宁寺木塔的主体建筑—九层重楼塔身,毫无疑问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建筑。而“天竺旧状”印度章堵波则以装饰性构件—塔刹的形式被安置在了塔顶上。; “通天”的意义对佛塔的建筑有深刻的影响。北魏前期可以与天神交接的“通天”建筑依然得到了帝王的大力赞助,《魏书·释老志》记载:“恭宗(太子晃)见谦之奏造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工役万计,经年不成。”太武帝的回答很值得玩味,尽管早知这些人工建筑不可能与“天神交接”,他却仍然对中原汉人坚持的神仙信仰抱有幻想。佛教经典中有关佛塔中心柱的象征含义,无疑暗合了中国历代帝王不懈追求的“通天”理想。“正如哥特式建筑也对高度有特别的追求,例如莱菌河畔的斯特拉斯堡教堂的高度是142m。哥特式教堂的外形不仅是高,而且外表向上的动势也很强,这种高而直、尖而陡,具有很强的向上延伸发展倾向的造型特征,是弃绝尘世的宗教情绪的体现。教堂愈高,离上帝居住的天国也愈接近。这种思想与中国帝王的通天之梦有异曲同工之处。;四、永宁塔的历史背景;(2)显示胡皇后的个人权威。 《魏书·列传第五十五.崔光传》:“二年八月,灵太后幸永宁寺,躬登九层浮图。”《洛阳伽蓝记·城内》:“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灵太后尝试过其他方式,比如儒家礼制建筑的营建。但是她很快发现在这些传统儒家礼制建筑的营建上,她获得发言权的机会非常有限。因为她是一个女人,灵太后甚至不能参与重大的国家祭祀。灵太后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不久,曾经试图参与国家祭祀,但在北魏朝臣的强烈反对下,她遭遇了重大挫折。《魏书·皇后列传第一》记载:“及肃宗践昨,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 。.......《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访寻故式。门下召礼官、博士议,以为不可。” 通过佛教来建筑自己的个人权威,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永宁寺塔基发掘出土的一件最大佛像面部丰满圆润,显示出中国化女性特征与面部表情,她或许就是以胡太后形象塑造而成。;五、永宁塔的政治作用;六、永宁塔的军事作用;五、永宁塔所体现的佛塔的中国化过程;东汉明帝于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实际上是利用原来接待宾客的官署鸿胪寺改建而成的)。白马寺落成后不久,汉明帝即敕令在寺之中心。兴建“浮图”,称名“齐云”(图2),四周廊房相绕。塔为大方木构,唐时重建,金代维修。此为中土有塔之始。;在隋代出现了一些亭阁式塔。这种佛塔在我国起源较早,宋代以后逐渐衰落。亭阁式塔是小巧玲珑的传统亭阁与印度堵坡相结合的产物,多为历代高僧的墓塔。;唐代以后,楼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