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世界—DNA与RNA的王朝-山东大学课程中心.ppt

核酸世界—DNA与RNA的王朝-山东大学课程中心.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酸世界—DNA与RNA的王朝-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核酸世界—DNA与RNA的王朝;联系方式;课程目的;1. 核酸生物化学(李冠一等编著) 2. The RNA world, Third Edition 3. Nucleic Acids Research (杂志);科普的态度讲述基础内容,适当引入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并进以探讨。 课程内容采用专题综述的方式,关注当前热点研究。 以实用性为主,介绍相关的实验操作,同时尽量使用整合的视频,力争趣味性。 ;第一讲 核酸概述;讨论人常见的遗传现象;主要发现:一项原则(显性原则)和两项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区分外形 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并且由此入手。 显性法则的发现 将高茎种子培育成的植株的花朵上,受以矮茎种子培育成的植株的花粉。与此相反,在矮茎植株的花朵上受以高茎植株的花粉。两者培育出来的下一代都是高茎品种。 分离定律的发现 接下来将这批高茎品种的种子再进行培植,第二年收获的植株中,高矮茎均有出现,高茎:矮茎两者比例约为3:1。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F1测交;F1测交 雌;弗雷德里希·米歇尔,1844年8月13日-1895年8月26日),瑞士生物学家;;讨论对核酸发现的历史;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与米歇尔同是霍佩塞勒的学生, 1853--1927)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瞟呤、鸟瞟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核糖有2种(即核糖与脱氧核糖)。 ;列文急于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错误地认为4种碱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核酸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含不同碱基的核苷酸连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为基础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说”。这个错误的假说,对认识复杂的核酸结构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两种不同的肺炎球菌菌株: 有平滑的外膜(S); 没有外膜,外表粗糙(R)。 S型又可分成许多不同的小类型,如SⅠ、SⅡ、SⅢ等 ;这一实验结果可以有三种解释。 (1)S细菌可能并未完全杀死。但这种解释不能成立,因为单独注射经过处理的S时并不能致死小家鼠。 (2)R型已转变为S型。这一点也不能成立。虽然,R,S两型可以相互转化,但剖检发现的是SⅢ不是SⅡ,R型从SⅡ突变而来,理应转化为 SⅡ。 (3)R型从杀死的SⅢ获得某种物质,导致类型转化,从而恢复了丧失的合成荚膜的能力。 格里菲斯肯定了第三种解释。这就是最早发现的转化现象。证明S型小鼠体内含有“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艾弗里、柯林·麦克劳德和麦克林·麦卡的肺炎球菌转化现象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第79卷第137期 ; 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寄主的一种病毒,主要成分蛋白质和DNA。它像一个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丝、基片和小钩。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细菌的细胞膜上,然后将它体内的DNA全部注人到细菌细胞中去,蛋白质空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面。进入细菌细胞后的噬菌体DNA,就利用细菌内的物质迅速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从而复制出许多与原噬菌体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新噬菌体,直到细菌被彻底解体,这些噬菌体才离开死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在1948-1952年4年时间内,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不同于列文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呤和嘧啶的总分子数量相等,其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数量相等,鸟嘌呤G与胞嘧啶C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中的碱基A 与T、G与C是配对存在的,从而否定了四核苷酸假说,并为探索DNA分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 ;James Watson, 1928-; Francis Crick,1916-2004。;讨论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6年 美籍华裔科学家蒋有兴和瑞典细胞遗传学家阿尔伯特·列文确定人类共有23对染色体。美国生物化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分离出DNA聚合酶。 1957年 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发表《论蛋白质合成》的演讲,提出DNA制造蛋白质的概念。 1958年 梅索森和斯塔尔利用氮标记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首次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8年 克里克于提出 中心法则。;1960年 ”西德尼·布伦、 弗朗西斯·克里克等人发现信使RNA(mRNA)。 ?1966年 美国科学家马歇尔·尼伦伯格(Marshal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