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RS和GIS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生].ppt

RS和GIS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生].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S和GIS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生]

RS与GIS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中的应用——以中国东北样带为例;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四、主要研究成果 ; 历史背景 从18世纪中下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在带动社会生产力空前扩张的同时,由此所引发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已危及整个地区、整个流域,以至危及邻国和全球。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使人类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方式,重新认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由此引发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长足发展和不断进步。; 学科背景   近年来,在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方面已进行了许多研究(Moldan B et al ,1997;NRC,1999;IISD,2000;Swart R et al, 2002),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如何提高评价方法对可持续发展过程和长期变化趋势的表征能力,如何使评价方法便于各级决策者与非专业人士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如何提高评价对象和指标选择的灵活性等。因此,如何监测和评价一个特定系统的可持续性趋势及其可能性是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指导意义的研究任务。;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图1 中国东北样带及典型区的位置 图中1、2、3、4、5分别代表巴林右旗、通榆县、公主岭市、磐石市和抚松县五个典型区 ; 2.1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2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进展 2.3 中国东北样带研究现状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 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例如:Hawken(1993)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状况,即经济活动必须做到不降低环境承载能力以便将其流传给后代。 从资源与环境角度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例如:Schultink(1992)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具有环境影响可接受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保证或提高资源基础的长期生产能力,并改善系统确保长期财富和福利。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 可持续生存战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过???持生态系统蕴涵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刘培哲等(1996)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综合调控经济—社会—自然三位结构的复合系统,以期实现世世代代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 ;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仅仅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或宏观上的表述,不能表征和评估当前的发展状态,无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监控,因此必须以此作为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目标和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以便客观的评价当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发展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速。 ;2.1.2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综述 ; 生态学方法:生态学家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生态学的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有: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 系统学方法:如由加拿大政府提出的、后由欧洲经合组织(OECD)和UNEP发展起来的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PSR模型),1996年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叶文虎等,1997)等。这些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了对环境目标的关注,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子系统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没有反映出来,而且所选取的指标数目庞大,且粗细分解不均,这些都影响了指标体系的推广应用及其效果。 ;2.2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 综上所述,可持续性的内涵至少应包括: (1)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纳污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应超过其再生或创造替代资源的速度,废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相应的自净能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应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即要保证人均福利水平要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许国根等,2005)。 ;   一般来说,生态可持续性主要是指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生态适应性。生态持续性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强调的是系统整体功能状况,生态可持续性寻求的就是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崔保山,2001)。因此,真正的生态可持续性应当满足生态环境系统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 、“空间上的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上的可持续性”。 ;2.2.2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之间的关系 ; 所谓生态可持续性,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理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