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民族地区社会问题
第一节 贫困问题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性别不平等
第四节 毒品与吸毒
;第一节 贫困问题?; (二)贫困的划分
从程度上,贫困可以划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贫困、精神贫困与文化贫困;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与发展型贫困;从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上,可以划分为暂时性贫困与长期贫困等。
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原因
(一)贫困线与贫困人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于1984年首次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研究和测算了中国的绝对贫困线。
在新世纪的扶贫工作中,国家将已经脱贫、初步解决温饱但仍然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低收入人口也纳入到扶贫对象中。2001年的农村居民低收入标准为人均872元。; (二)贫困县
(三)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
(四)民族地区的贫困县
1986年划定的331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民族地区有141个,占42.6%。
三、民族地区贫困的特点
1、区域贫困与社区贫困并存。
2、物质性贫困与精神性贫困并存。
3、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
4、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并存。
;四、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
1、地理因素
从总体上来看,民族地区多位于西南、西北边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阶段都远离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处于一种边缘的地位。
2、自然因素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一些自然条件不利的社区。贫困社区多位于本地区的边缘地带,远离当地主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干线。特别是那些通常被外界认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更加难以摆脱贫困。; 3、文化因素
长期的贫困使贫困人群对生活感到失望,或者缺乏自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某种外力,而不是主动开拓,再求发展。
4、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力资本水平低,人才流失严重,这是民族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
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仍很低,主要表现在总体教育水平低、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高、健康状况差等方面。
?
; 五、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对策
(一)扶贫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行动早于汉族地区。政府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优惠政策。
(二)政府的扶贫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
扶贫资金的分配重点向5个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省份倾斜。
(三)形式多样的扶贫工程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2、动员组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达省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口扶贫工程。
3、政府还积极引导或争取国外的扶贫项目。
;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1)森林减少。民族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长期以来,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西北地区除陕西外,森林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而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0%)的森林覆盖率为1.75%,远低于14%的全国平均水平。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所导致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使之退化,而且是引发洪灾、旱灾的重要原因。
(3)沙漠化。沙漠化为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以及原系沙漠地区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 (4)石漠化。石漠化即岩溶石漠化(又称喀斯特石漠化或石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
(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
(1)多样性、严重性和深远性。
(2)差异性、普遍性和交叉性。
(3)复杂性、持续性和长期性。
?;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规划、颁布法律法规
1983年,国家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国务院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白皮书》,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20世纪末国家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了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1978年国务院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
(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8年开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国家对涉及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战略性措施。
(4)生态环境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一讲 剖视图.ppt
- 修改孤独之旅PPT教程.ppt
- 第十一章资本预算基础:决策方法.ppt
- 第十一讲_激励与沟通.ppt
- 第十一讲 液体压强.docx
-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绪论教程.ppt
- 修改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复教程.ppt
- 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ppt
- 修改版选择题全对《演讲与口才》形考作业一至五答案修改版教程.doc
- 修改病句(小)教程.ppt
-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pdf
-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政治试卷(六)(含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pdf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pdf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5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海南省三亚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