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doc
PAGE
PAGE - 15 -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⑶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⑷通过比较和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变化的本质,理解这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课前通过社会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法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俗的变化;
⑵通过整理和归纳材料,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变化的原因,培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关注历史的发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增强历史的现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从我国人民近现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中看到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取代落后的习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而要树立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⑵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节课为45分钟)动作提示导入:(共3分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在边听的过程中边思考两个小问题:①录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什么?②你从此段录音人物中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播放一段课前准备的录音《祖母与孙女的对话——女人的裹脚》(这是教师在课前采访自己的祖母关于女人裹脚的一段录音。祖母回忆自己的母亲裹脚的情况,向孙女讲述了封建礼俗中关于女人的裹脚的一些痛苦经历。)(1分钟)
师:同学们,听完一段如此亲切的对话,谁可以回答老师的两个小问题?(2分钟)
生A:从录音中老人家的口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是:裹脚
生B:我觉得从老人家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这对于她来讲是不堪回首的……
生C:很可悲,痛苦,还有一种无奈和愤恨……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能体会老人家的心情,当时老师亲耳听着祖母的这番话,看着她脸上复杂的表情变化,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妇女缠足是如此地毒害着女人的身体健康。传统的陈规陋习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阻碍了当时的社会的发展。那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老一辈们要承受那种身心煎熬之苦,而我们可以如此自由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封建的一些陋习被剔除?为什么又会被剔除呢?人们的生活除了习俗上的改变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64页,我们来学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课讲授: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共21分钟)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哪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开始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生:鸦片战争
师:没错,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那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具体状况是如何的呢?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先看看课本第64到67页的内容。老师按照座位编排上已有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找一个方面的变化,借助老师课前叫你们查找的相关资料,还有你们从身边的亲人手中拿到的相关实物来呈现你们的成果,然后派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小组的成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找得最完整而且又能结合实际来说明这些生活中的变化。)(2分钟)
变化的表现:衣、食、住、习俗(共18分钟)
⑴衣:(4分钟)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和展示他们的成果。老师板书同学的关键词,并归纳总结同学的答案,形成以上的内容以PPT形式展示。边讲解边演示不同服饰的图片。
长袍马褂
早期西装
中山装
旗袍
随着“洋布”“洋衫”经过开放的通商口岸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人们的传统的服饰受到了影响。从前的长袍马褂有着极强的封建传统的色彩,慢慢地已经被简单的充满西式风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30张PPT).pptx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基础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提升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作业)(提升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讲)-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讲)-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讲)-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作业.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