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doc

PAGE  PAGE 7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学考纲要: (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 预习内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商业活动。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城市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也成为繁荣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之说。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 探究合作: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探究合作:2、中国古代草市的特征及影响? 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 史料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探究】 史料一反映了古代“城”与“市”是什么关系?这一时期城市的职能是什么? 提示: ①当时的城和市是分开的,“市”只是商品交换的场所。②周至唐代城市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处于严格限制阶段。 2.唐代城市的特点 史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为主并与民居分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探究】 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城市的特点。 提示: ①坊市分开,市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并且有专人管理。②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3.明清商业的新气象 史料三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探究】 根据史料三,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气象。 提示: 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②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