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讲)-教案.doc
PAGE
PAGE - 8 -
【课堂讲解】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一)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二)内容
农业(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核心讲解】如何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2、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例题1】戈尔巴乔夫指出:“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的这一评价
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
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
【答案】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拓展】“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一) 内容
企业管理: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工业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二)结果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核心讲解】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答案: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③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例题2】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这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答案】D
【解析】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起)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一)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面对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二)内容、问题
经济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作为改革的重点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拓展】政府还减少了指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合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6张).pptx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整合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整合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2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