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
PAGE
PAGE 15
???????????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 概述???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霸,东汉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统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汉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仅维系了20年便土崩瓦解。西晋灭亡之后,江南先后出现东晋、宋、齐、梁、陈等五个政权,北方则经历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及西魏、北周等政权的统治。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江南的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这段历史被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加上土地集中化和商业资本独占化的愈演愈烈,导致社会阶级斗争的复杂和激烈。政治集团间的相互倾轧和动荡,使得一统天下的儒学不能维系人心而日益没落。相比之下,老庄与佛教哲学相混而成的厌世无为、放纵不羁的玄学思想得以发展,清谈之风日炽。所以,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错综复杂。玄学是由于当时研究《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本号称“三玄”的书而得名。玄学家崇尚老、庄,用老、庄道家思想学说来解释儒家经典《周易》,形成新的唯心主义体系,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佛教是外来宗教,在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传播,并采取与玄学结合的方式,成为当时重要的哲学思想。这一时期,文学、史学、科学技术在继承秦汉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学能够摆脱汉代独尊儒术思想的束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上颇有建树。此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正如鲁迅所言进入了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开始受到重视,并最终与经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跻身学术、教育之林。南朝宋文帝时,学校首设文学馆,主要进行专门的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活动。史学不再杂于六艺之末,而自成一家,日益显示出其独立性。此外,数学、天文历法、农???、医学、化学、地学等科学技术也都有很大发展。在这“离乱”年代,国家不统一,政治不稳定,社会矛盾尖锐激烈,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魏晋南北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相反,正是这个动荡的年代成为新生事物不断萌生的时代,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魏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学术思想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 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争以及复杂的阶级矛盾,使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造成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若无的状态。政治纷争和社会动乱,使人常生颓废之感,不愿积极从仕。最重要的是三百多年里始终居于支配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使士族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和优先选官的特权,而寒门庶族纵使品学兼优、才智过人也只能永为下品。这种取仕制度造成了一种奔驰造情的坏风气,挫伤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总体呈现衰落之势。官学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各个朝代在学校设置、教育行政制度和教育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私学在这一时期颇为发达,尤其是“家学”显得极为重要,培养了许多文人才子。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人才教育思想。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使当时的统治阶级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只要有机会,统治阶级就会办教育、培养人才。如后赵的石勒,当战争取得胜利而有舒缓机会后,即于公元313年立太学,网罗人才。又如后秦姚兴,一旦当上皇帝,就即刻兴办儒学,加紧人才的储备,仅长安一地,就有儒生一万几千人在接受教育。不但实践上在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理论上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人才教育思想。??? 2、突破儒术独尊,展开教育理论争鸣。动乱时代使教育领域在学术思想上展开了自由争鸣。特别是“自然”与“名教”之争,关系到教育的存在与消亡问题。玄学家提倡“贵无”论,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教”。而儒家从维护“名教”的立场出发,对玄学的思想进行批判。最后,结果以儒教的胜利告终,最高统治者认为教育是必须存在,不能消亡的。当然,玄学家对名教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以儒为主的传统教育的弊端,而且它也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了一些新的影响。??? 3、玄、道、佛、儒的相互吸收。玄、道、佛、儒四家在教育领域中,通过百家争鸣,反复较量,彼此有了相互的认识和了解,因而进一步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并融合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中。这也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教育特点。??? 4、国际文化教育开始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与南方及东北各邻邦开始进行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播,如《五经》《论语》《千字文》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到朝鲜、日本的;另一方面,国外文化的引入也促进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例如,印度佛教的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