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河北省迁安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迁安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 A. 浸渍 (zì) 混(hún)沌 乘(chéng ) 凉 殒身不恤 (xù) B. 独处(chǔ) 譬如(bì) 涸辙(hé) 义愤填膺(yīng) C. 瞥(piē)见 纤(qiān)细 勖(xù)勉 不可估量(liáng) D. 青苔(tái) 创(chuāng)伤 夹(jiá)袄 汹涌澎(péng)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常春藤 苍海 砥砺 胆战心惊 B. 怅寥廓 赍钱 蛾眉 没精打彩 C. 明月珰 班驳 磐石 绿草如茵 D. 绣夹裙 落漠 蹒跚 桀傲锋利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些人妄想通过散布骇人听闻的谣言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终只是招来嘲笑而已。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们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 B.3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所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C.这种被称为“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毒性物质。 D.这家证券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目前,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正变得遥遥无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漫说姓名文化 ⑴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⑵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⑶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宗亲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⑷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⑸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⑹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