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德国哲学和文化[2016年春季学期]罗松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pptVIP

20世纪德国哲学和文化[2016年春季学期]罗松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德国哲学和文化[2016年春季学期]罗松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20世纪德国哲学与文化 ; 前言;课程大纲;; 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德国元素已经融入我们的当下生活,在政治、经贸、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中德两国交流频繁、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当然,中德两国之间既存在着“亲缘关系”,也有着历史的“纠葛”。;钱穆(1895-1990)的回忆;2. 为什么是德国哲学与文化? Warum Deutsche Philosophie und Kultur?;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与宗教改革; 德意志人的文化观;德国人的自我理解(哈贝马斯);德国哲学:追问为什么的哲学;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的诗: 北国有一颗苍松(选自《诗歌集》);德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三位关键人物之 (1)马丁·路德:基督徒的信仰与自由; (2)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头顶星空与内心法则; (3)歌德(Johann W. Goethe,1749-1832):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 在我的胸中,唉,住着两个灵魂, 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 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以固执的器官附着于世界; 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灵性。 ——【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对祖国的反思;第一部分 时间与生命;胡塞尔与现象学;胡塞尔与布伦纳诺;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一、日常经验的“观看”与现象学的“直观”; 二 、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 中止判断(悬搁); 胡塞尔:所有实体通过意义给予而存在; 意识现象学: 通过意识构造意义的现象学;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 三、意向体验;所谓“意向性”;意向体验的特别之处; 意向体验结构;红玫瑰(娇蕊)与白玫瑰(烟鹂 );意识现象学分析的启示; 四、现象学自我;现象学的“剩余”:纯粹自我及其意识;先验自我与超验世界;现象学的“自我”;胡塞尔的独特成就:自我在思纯属我思之所思;结语: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 学习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 时间与生命 第二讲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追本溯源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的时间之问;胡塞尔的时间引论; 一、 客观时间(物理时间)与主观时间(现象学时间); 1.自然态度与客观时间; 2.现象学态度与内在时间; 二、现象学时间分析;2.原初时间域;(2)内时间意识结构(时间晕圈);原印象( Urimpression,original impression );一分钟的朋友(王家卫:《阿飞正传》);滞留(“第一性回忆”、“新鲜回忆”);滞留的双重意向性;世界尽头与树洞传说 (王家卫:《春光乍泄》、《花样年华》);前摄(预留、前瞻) ; 时间晕圈;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BC530-470) 残篇;亲子之爱的现象学时间分析;Goodbye, Lenin! (2003);三、时间川流中的原意识; 原意识与时间流(一); 原意识与时间流(二); 时间意识之流;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川流(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本雅明(W. Benjamin,1892-1940): 童年回忆中的“驼背小人”;2. 意识的垂直奠基层级; 四、回忆与期待;回忆作为关于曾被感知的意识;回忆与拯救;集体记忆与强制遗忘;2. 期待 (Erwartung, expecation);时间现象学的启示; 学习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 时间与生命 第三讲 生活世界现象学; 作为先验构成性哲学的胡塞尔现象学;一、欧洲文明的危机; 康德论启蒙(1784); 1. 世界的科学化;韦伯(M. Weber, 1864-1920)论西方的合理化进程 ; 2. 人生的虚无化 ;胡塞尔的“危机意识” ;狄尔泰(W. Dilthey, 1833-1911):“生命哲学”;二、 生活世界现象学;所谓 “观念化”(idealization, Idealisierung );许茨(A. Schutz, 1899-1959) 论“日常生活世界”; 从生活世界到科学世界;2. 回归生活世界; 胡塞尔论生活世界;(2)身体自我与意识自我;(3)生活世界中的自我和他人; 胡塞尔论自我与他人;梅洛-庞蒂(M. Merleau-Ponty, 1908-1961?):身体与世界;勒维纳斯(E. Levinas,1906-1995):自我是他人的人质;(3)生活世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