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综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综述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摘 要: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研究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从1953 年建立国内第一个孢粉学实验室到1960 年我国第一部花粉形态学专著的出版为起步阶段; 1961- 1980 年由于历史的原因, 国内的研究发展较慢; 80 年代以来,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迄今已系统研究过花粉形态的在中国裸子植物中占63. 64%, 在双子叶植物中占36. 36%, 在单子叶植物中占33. 33%。 关键词: 花粉形态; 研究进展; 中国 Abstract: T he advances on pollen morpho log y may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in China. T he beg inning stage w as f rom 1953 to 1960. The low dev elo pment stage w as f rom 1961 to 1980. T he fast development stage began in the 1980s. T he familie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sy stemat ically make up 63. 64% of g ymnosperm, 36. 36% of dicotyledon and 33. 33% of mono coty ledon in China. Key words: pollen morpho logy ; advance; China 虽然人们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栽培海枣时就已知道运用人工传粉的方法, 在我国6 世 纪出版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于雌雄异株植物传粉与结实关系的记载, 但由于花粉的体积很小, 不能用肉眼观察花粉粒的形态, 所以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在显微镜发明以后才 开始的。在显微镜下最早看见花粉的是Malpighi( 1628- 1694) 和Grew ( 1641- 1711) 两 人, 至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 花粉的系统研究开始于50 年代初期, 40 多年来已 有很大的发展。目前从事花粉工作的人员, 已形成上千人的队伍, 其中从事花粉形态研究 的也有数十人。根据研究的手段、水平及规模,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 1 1953 年至1960 年的起步阶段 国内花粉学的研究开展较晚, 解放前没有专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解放后, 随着祖国 建设的需要, 该研究领域才得到了发展。1953 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建立 了国内第一个孢粉学实验室, 1954 年在地质部举办了第一期孢粉学培训班, 1958 年才逐步开展花粉分析工作。 在花粉分析、鉴定时, 花粉形态研究是基础之一。1954 年, 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王伏 雄先生发表论文介绍花粉形态研究的术语及研究方法, 揭开了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研究的 序幕[ 1] 。在随后的几年里, 他又与合作者进行了松科( Pinaceae) 、藜科( Chenopo diaceae) 及 楝科( Meliaceae) 花粉形态的研究[ 2- 5] , 并于1960 年, 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植物花粉形态学 研究的专著——《中国植物花粉形态》[ 6] 。 从1953 年到1960 年短短几年的时间里, 虽然就其发表的有关花粉形态的研究论文 不足10 篇, 但这是我国老一辈的孢粉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和条件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 填补中国在花粉形态学研究领域空白的历史转折点。特别是《中国植物花粉形态》这一巨 著出版, 标志着中国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已经起步。这部书在国内首次系统而全面地叙述 了花粉学的内容、花粉形态研究的方法及1000 多种植物花粉形态的描述和照片, 对花粉 研究工作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直至今日, 它仍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参考书。在科技图书出 版十分困难的今天, 这部巨著能得以再版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7] 。 2 1961 年至1980 年的缓慢发展阶段 从1961 年至1965 年的5 年内, 国内仅发表了2 篇有关花粉形态的论文, 可以看出由 于历史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较慢[ 8, 9] 。如果说这5 年内我国的花粉形态研究没有 得到较快地发展是一大憾事的话, 那么, 随之而来的10 年动乱则给这一研究领域带来灭 顶之灾。 1976 年文革结束, 迎来了祖国科学的春天。1978 年翻译出版了瑞典的世界著名孢粉 学家G. 埃尔特曼的《孢粉学手册》一书[ 10] 。1979 年3 月, 在天津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孢粉学 术讨论会, 在会上同时成立了受古生物学会领导的孢粉学会, 并编辑出版了论文选集[ 11] 。 随后又发表有楝科、芸香科[ 12] 和胡椒目[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