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巴蜀文化传承助推川渝文化发展.doc
PAGE PAGE 5 试论巴蜀文化传承助推川渝文化发展 【摘 要】在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一块双核”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川渝合作突出城市联动和企业互动,使川渝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笔者认为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尽管存在差异性,但在川渝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更要注重并强化巴蜀文化的认同,助推川渝互动发展。 【关键词】巴蜀文化;认同;互动;发展 一、总体认知:同根同源 巴、蜀历史源远流长。上古时代,巴蜀是两个奴隶制部族联盟的称谓。在战国前,巴与蜀是分称的。“巴”,大虫也,或曰“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葵者,桑也。中心区域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由此可见,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秦朝时期,巴蜀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联系十分紧密(战国时秦国兼并巴、蜀后,置蜀郡、巴郡,汉朝时候称巴郡为江州,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在蜀地置益州,三国时统称为益州)。从《战国策》到《史记》以及后代的典籍,巴蜀并称不绝于史书。故有巴山蜀水的习称。巴的进取与蜀的兼容在秦汉时合二为一,秦汉以后巴蜀文化逐渐融入中原文化。 二、阶段罅隙:制约发展 有人说中国城市里有很多对“欢喜冤家”,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成渝之争历来已久,在重庆直辖前,成渝两地的人就有罅隙。成都人养尊处优,自给自足,不太在意外地朋友,在重庆人看来,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不好客;重庆人热情好客,哪怕身上身无分文也要践诺;成都处处见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氛围浓厚,重庆历史遗迹不少,保留、打造却显粗糙两地的竞争伴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级。自从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以来。重庆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城市。“两江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后,获得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爆发式增长。 三、增强文化认同,激发发展内动力,实现川渝互动发展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同处于四川盆地的川渝儿女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在尊重、包容中寻求和谐。巴蜀文化同根同源,但因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不同,又有差别。成都地处平原,得益于都江堰的灌溉,历来富庶,人民生活富足幸福,喜好清闲、温文尔雅;重庆多山富水,天气潮湿,人们喜欢麻辣,故性情多火辣外向,民风豪放。求同存异,以不齐而齐之,才是大同。 3.1政府搭建交流平台,两地取长补短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201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2合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两地文化部门在成立川渝文化交流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整合两地优秀文化资源,开展经常性互访活动。以市场为纽带,共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项目。 3.2.1以川剧传承为例 培育文化市场。川剧是成渝两地的文化精粹,在三百多年的巴蜀风情的熏陶下,形成了幽默、风趣、灵动的艺术风格,但因为推广、宣传不够,很多年轻人听不懂,所以受众不多,市场自然不景气。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陈巧茹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她除了每年的演出任务外,还自己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实行项目制,一个项目组建一个团队,两年精心打造一台戏,《马前泼水》、《尘埃落定》就是在这种制度下完成的精品。她还创办了川剧摄影――“镜缘影坊”工作室,举办川剧体验性雅集,宣传川剧历史,讲解川剧知识,举办川剧摄影展,市民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体验、欣赏川剧艺术。她身体力行,走入中小学、大学校园、社区,给学生和市民们讲解川剧艺术欣赏,市民对川剧艺术从不了解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喜欢,渐渐地爱上了川剧。由此可见市民的欣赏水平也是可以培养的,久而久之,川剧便会从高高的殿堂走入民间,川剧艺术也会逐渐大众化、平民化。陈巧茹不但在四川享有盛名,她还多次以她主演的剧目到西欧各国及香港地区演出,为川剧赢得了国际盛誉。 重庆也可以借鉴此方法,通过各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与古老的传统艺术对话,找到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 倒逼文化产出。一是川剧人才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文革的惨痛教训,很多川剧艺术家放弃表演,有的下海经商,有的
文档评论(0)